大運河承載著中華民族發展的光輝歷史,運河沿線傳頌著民族團結的感人故事,水脈相親、文脈相融、民脈相通,生動展示了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7月13日-15日,常州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運河水脈連心脈,千籽同根一家親——“石榴花開”暑期社會實踐團隊赴“運河之都”嘉興市開展民族團結主題研學,走進全國唯一以“原生態”的大運河為環城河的城市,團隊成員通過探尋學習、實地走訪、問卷調查、深度訪談等方式,深入了解嘉興市與運河古韻相伴的紅色文化、民族團結和共同富裕的光輝歷程。
圖為紅船精神合影
團隊成員走進南湖革命紀念館,映入眼簾的56根檐柱,隱喻56個民族緊密團結在黨中央周圍成為視覺起點,從鄧恩銘(水族)的革命經歷到新時代扶貧,實證“中華民族共同奮斗史”,在“光輝歷程”展廳,看到了“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湘西十八洞村”和“加快民族地區發展”等現代板塊,展現了脫貧攻堅與民族地區發展的偉大成就。團隊成員在泛黃的歷史文獻與珍貴的革命文物間追溯黨的初心,讓紅色基因在青年心田深深扎根 。
圖為團隊成員參觀南湖革命紀念館
駐足嘉興南湖中共一大會址,教師以紅船為課堂,帶領學生重溫“開天辟地、敢為人先”的紅船精神,學生以南湖畔飄落的梧桐葉為天然畫布,用丙烯顏料調和出深淺不一的朱砂紅與松花黃,勾勒出心目中的“紅船”,讓紅色記憶在青年指尖流淌。此行以“建筑為體、史實為脈、活動為用”,構建了“三位一體”的民族團結研學模式。
圖為團隊成員瞻仰嘉興南湖中共一大會址
嘉興市秀洲區洪合鎮,擁有38個民族,在這樣一個民族共融場景下,建有王洪合革命事跡展陳館,這座以英雄名字命名的展館,訴說著那段烽火歲月里的壯烈史詩。展館內,以“星火使命·日照洪合”為主題,通過“黎明絕響”“尋找洪合”“時代使命”三大篇章傳遞團結內核。一幅幅歷史照片、一件件革命文物、一段段文字記載,生動再現了王洪合烈士在抗戰時期英勇無畏、舍生忘死的光輝事跡。
在探尋中團隊成員深刻感受到:王洪合革命事跡展陳館超越了單一歷史紀念功能,成為紅色精神與民族交融的辯證載體。在多民族共居的洪合鎮,通過文化共享、產業共富、服務普惠,將“為窮苦人翻身”的初心升華為“為各族群眾謀幸福”的新使命。正如展館前言所述:“銘記過去是為了尋找正確的方向”。這里的方向,正是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在紅色沃土上生長出的共生共榮之路。團隊成員表示,要以烈士為榜樣,傳承紅色基因,汲取奮進力量。
圖為團隊成員參觀王洪合革命事跡展陳館
洪合鎮不僅擁有38個民族,更有一個響當當的光榮稱號:“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團隊成員來到這里,在洪合石榴紅家園,加盟了洪合鎮第五屆“小石榴養成營”,團隊來自青海的藏族同學杰哲在開營儀式上發言,深情感慨:“我從青海湖來到了西太湖又來到了南湖,最令我動容的是,這片土地上始終奔涌著‘千籽同根一家親’的精神血脈”。
圖為杰哲在開營儀式上發言
團隊充分挖掘嘉興本地特色素材,與小朋友們共繪長達五米的“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畫卷。在這幅畫卷上,“紅船”破浪前行,引領著孩子們銘記歷史、不忘初心;“石榴”緊緊相依,寓意著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繁榮發展;“粽子”飄香四溢,承載著嘉興深厚的地域文化底蘊;“恐龍”栩栩如生,激發了孩子們對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在團隊的引導和鼓勵下,孩子們在合作與交流中增進了對彼此文化的了解和尊重。
圖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畫卷合影
團隊成員還帶領小朋友們走進非遺文化的世界,親手制作非遺宋錦珍珠團扇。宋錦,是中國傳統絲織技藝的瑰寶,以其精美、細膩、富麗堂皇而聞名。團隊成員一邊講解宋錦的歷史和文化,一邊教小朋友們如何挑選材料、制作團扇。
圖為制作非遺宋錦珍珠團扇合影
在洪合鎮,團隊走訪了網聯毛衫匯直播“共富工坊”、“毛衫派”全球毛衫一站式跨境采購平臺、金色年華針織科技有限公司等。在調研過程中,團隊成員來到“毛衫派”AI工作室,在優秀青年創業者顧寧錄的講解下,沉浸式感受這一傳統產業在新時代浪潮中激流勇進、創新蝶變的蓬勃生機,深入了解洪合毛衫產業在數字化轉型、跨境電商和共同富裕方面的創新實踐。
圖為團隊成員走訪“毛衫派”全球毛衫一站式跨境采購平臺
團隊還對兩位在洪合創業的優秀代表進行了深度訪談,詳細了解他們在毛衫產業中如何實現創業夢想,以及在民族團結與地方經濟發展中的貢獻。網聯毛衫匯直播“共富工坊”項目負責人田銀燕分享了從傳統毛衫產業向跨境電商轉型的經驗,講述了在新時代背景下如何把握機遇、實現自我價值。
圖為團隊成員訪談網聯毛衫匯直播“共富工坊”項目負責人田銀燕
嘉興高緣蘭服飾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朝兵,講述了自己扎根洪合、服務地方發展的故事,“2004年,我從云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丘北縣來到洪合,從普通的套口工起步,到現在擁有百名員工的企業,努力走上了致富路。”張朝兵也助力各民族同胞在這里交往交融、發家致富。
圖為團隊成員訪談嘉興高緣蘭服飾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朝兵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此次調研活動,以紅色文化為引領,團隊成員不僅深入了解了嘉興市在民族團結和創新創業方面的成果,也進一步增強了青年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團隊成員紛紛表示,將把此次調研的所見所感帶回校園,積極傳播民族團結的正能量,為推動民族團結進步事業貢獻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