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劉剛 熊琰 陳珈貝)仲夏時節,新疆喀什地區葉城縣棋盤鄉的杏園綴滿金黃。7月12日,重慶對外經貿學院管理學院“非遺十二木卡姆引領致富興疆路”鄉村振興實踐團的青年學子們,深入棋盤鄉13村的田間地頭,開展了一場生動的“青春助農興邊疆,實踐耕耘促振興”主題實踐活動。他們俯身泥土,在辛勤勞作中感知邊疆發展脈搏,以青春行動架起民族團結的橋梁。
田間課堂:汗水交融中的技藝傳承與文化共鳴 棋盤鄉13村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村落,維吾爾族群眾占絕大多數,近年來通過發展特色林果和中藥材產業,日子越過越紅火。抵達當天,實踐團便一頭扎進了掛滿碩果的杏園。
累累碩果壓彎枝頭,實踐團化身“助收小分隊”,在維吾爾族果農細致的指導下,認真學習采摘技巧,小心翼翼地將成熟的果實收入筐中。指尖傳遞的有杏子的溫度,更有農耕的智慧與互助的情誼。汗水浸濕衣衫,歡聲笑語卻拉近了彼此距離。
(圖為團隊成員摘杏過程)

(圖為團隊成員摘杏過程)
隨后,實踐團轉戰中藥材種植基地。在茂密的田壟間,隊員們俯身勞作,一絲不茍地清除雜草。當地經驗豐富的駐村干部特意來到田間,為隊員們現場開起“田間科普課”——詳細講解所種植甘草、紅花等道地藥材的種類特性、藥用價值、市場前景及其在推動當地經濟發展、促進農民增收中的關鍵作用。這堂扎根泥土的實踐課,讓學子們深刻認識到特色產業是邊疆振興的堅實根基。
(圖為駐村干部為團隊成員科普中藥材)
(圖為團隊成員除草)
青春作答:在泥土芬芳中鑄牢共同體意識 此次三下鄉實踐,學子們親身體驗農事的辛勞,在汗水中打磨出堅韌品格;與邊疆的各族鄉親并肩協作,在勞動中感受鄉村發展的真實圖景,在交流互助中深化對民族團結的理解。
當青春身影活躍在邊疆的杏園與藥田,當來自祖國西南的大學生與西北邊疆的各族群眾并肩勞作、交流學習,“中華民族一家親”的和美畫卷在共同奮斗中愈發清晰。活動生動詮釋了新時代青年響應國家號召,深入基層“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的“三下鄉”精神內核。
“我們不僅要把勞動的汗水灑在邊疆土地上,更要把民族團結的種子埋進心里。”實踐團成員們約定,回去后要把在新疆的所見所聞講給更多同學聽,用青年的聲音講述民族團結的故事。
(圖為團隊成員合照)
青年學子在邊疆熱土上的躬身實踐,正是青春力量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鮮活注腳。他們以腳步丈量邊疆,用汗水澆灌團結,深刻體悟到鄉村振興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一環,而民族團結是這條振興之路最深厚的基石和最強勁的動力。當非遺智慧引領產業,當青春實踐扎根沃土,當各民族手足相親、守望相助,邊疆的振興之路將越走越寬廣。重慶對外經貿學院的青年們,正以實際行動在祖國西北邊陲,書寫著青春報國、民族共興的時代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