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工商職業(yè)學院會計與金融學院“三下鄉(xiāng)”活動——紅色足跡印初心,青春實踐助振興
發(fā)布時間:2025-07-20 閱讀:
——紅色足跡印初心,青春實踐助振興
為深入推進愛國主義教育,引導青年學子在實踐中傳承紅色基因、踐行使命擔當,7月12日,重慶工商職業(yè)學院會計與金融學院“向黨于心,實踐于行”愛國主義教育實踐團的“三下鄉(xiāng)”活動開展。團隊成員走進紅色遺址感悟信仰力量,深入鄉(xiāng)村一線助力發(fā)展,讓青春在知行合一中綻放光彩。
紅色遺址憶崢嶸,信仰之光照前路
當日上午8時,實踐團首站來到萬州區(qū)西山抗戰(zhàn)遺址。青灰色的城墻飽經滄桑,磚石上密布的彈痕記錄著1941年那段烽火歲月。講解員指著一幅泛黃的作戰(zhàn)地圖,深情講述萬州人民自發(fā)組建抗日義勇隊的歷史:“彼時,學生罷課募捐、商人傾囊相助、農民送糧支前,男女老少擰成一股繩,用血肉之軀筑起后方防線。”
在遺址陳列的老照片前,團隊成員駐足良久。照片中,身著粗布衣的百姓抬著擔架在濃煙中奔跑,讓“全民抗戰(zhàn)”的歷史場景變得鮮活可感。“課本里的文字在此刻有了溫度,每一個具體的人、每一件鮮活的事,都在訴說著民族的不屈。”金融專業(yè)劉同學在筆記本上寫下感悟。
隨后,實踐團走進江姐事跡陳列館。展柜內,銹跡斑斑的鐵鐐、泛黃的獄中書信無聲訴說著江竹筠同志的堅貞不屈。當講解員復述“竹簽子是竹子做的,共產黨員的意志是鋼鐵鑄成的”這句誓言時,館內寂靜無聲,不少同學紅了眼眶。參觀結束后,團員們在館前整齊列隊,舉起右拳重溫入團誓詞,青春的誓言與先烈的精神在陽光下共振。
鄉(xiāng)村調研獻良策,專業(yè)所長助振興
午后,團隊驅車前往開州區(qū),在華燈初上的開州故城開展實地調研。這里古色古香的建筑與紅色文化標語相映成趣,劉伯承元帥故鄉(xiāng)的紅色底蘊與文旅發(fā)展活力相得益彰。實踐團兵分兩組,開啟針對性服務。
第一組聚焦“紅色文旅與鄉(xiāng)村振興”主題,走訪特色商鋪、民宿及文化驛站。“我們依托元帥故里資源,將紅色故事融入旅游體驗,去年接待游客超百萬人次,帶動周邊200多戶村民增收。”故城運營負責人介紹道。針對商戶提出的“客流波動大導致成本核算難”等問題,同學們結合專業(yè)知識,現(xiàn)場演示“動態(tài)成本分攤法”及Excel記賬模板,通過關聯(lián)客流量與物料消耗數(shù)據(jù),實現(xiàn)成本精準管理,得到商戶們的一致認可。
第二組圍繞“紅色文旅中的語言溝通”展開調研。隊員們手持問卷,與攤主、游客、本地居民深入交流:“大爺,外地游客問起景點位置,您能說清嗎?”“阿姨,用普通話介紹民宿,您覺得有困難嗎?”從商戶的講解需求到村民的學習意愿,同學們詳細記錄不同群體的訴求。“很多商戶守著紅色‘金名片’,卻因語言障礙錯失商機,這讓我們明確了推普工作要‘分群體定制內容’。”負責調研的李同學表示。
實踐感悟促成長,青春擔當踐使命
夜幕降臨,實踐團在駐地召開總結會。燈光下,成員們分享著一天的收獲:“江姐‘必勝和必活的信心’,是當下青年最需要的精神鈣質”“開州故城把紅色資源變成‘發(fā)展活水’,讓我明白鄉(xiāng)村振興既要守得住根脈,也要找得到新路”……
此次活動讓“向黨于心”有了更具體的注解,讓“實踐于行”有了更清晰的方向。隊員們紛紛表示,將帶著此次實踐的感悟,把紅色基因融入血脈,用專業(yè)所長服務社會,在青春賽道上奮力奔跑,以實際行動詮釋新時代青年的責任與擔當。
作者:馬興梅 來源:大學生網報
三下鄉(xiāng)推薦
- 彈力的奧秘
- 為積極響應 “百千萬工程” 推動科學教育普惠的號召,華南師范大學物理學院四進永和服務隊隊員胡玉斌于 2025 年 7 月 18 日在社區(qū)活動
- 07-20
- 單擺探秘,智趣飛揚
- 為積極落實“百千萬工程”,提升社區(qū)兒童的科學素養(yǎng)與實踐能力,2025年7月18日,華南師范大學物理學院四進永和服務隊隊員鄭點走進廣州
- 07-20
- 小鳥“飛”出平衡術,趣味科普照童心
- 2025年7月18日,華南師范大學物理學院四進永和服務隊隊員熊梓伊帶領社區(qū)兒童開展了一場《會飛的小鳥剪紙——重力的小魔法》趣味科普活
- 07-20
- 筑牢氣象安全防線,科普志愿行在新都
-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落實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戰(zhàn)略及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鄉(xiāng)村振興、防災減災和科普
- 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