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激發少兒科學興趣,傳承滁州籍院士科學精神,近期,滁州學院材料與化學工程學院(以下簡稱“化工學院”)聯合滁州市圖書館、遵陽書苑,接連開展兩場少兒科學實踐活動,為20余名7-10歲小學生打造趣味科學探索之旅,讓少兒在實踐中感受科學魅力,播撒科學種子。
在遵陽書苑開展的“小手搖出大能量——少兒手搖發電機探秘實踐活動”中,活動伊始,工作人員在書苑入口為到場學生分發滁州籍院士(陸元九、王錫凡、湯廣福等)科學精神與事跡宣傳海報,引導學生有序就座,迅速營造出濃厚科學氛圍。知識宣講環節,借助PPT展示與趣味故事分享,工作人員以通俗易懂語言,講述院士們科學探索歷程,從科研路上的艱辛努力,到取得的輝煌成就,讓學生們初步了解科研工作,在幼小心靈播撒下科學種子。

圖為滁州學院大學學子與小學生拼裝手搖發電機 張艷攝
科學實踐階段,20名學生分組開展手搖發電機小實驗,每組配備專門指導人員。指導人員細致講解發電原理,示范操作流程,學生們積極動手嘗試,在導線連接、部件組裝、手搖發電體驗中,交流想法、分享心得。當親手搖出電流,讓小燈泡亮起時,孩子們興奮不已,真切感受“搖出能量”的樂趣,親身體驗科學魅力。活動收尾,工作人員總結內容,強調院士科學精神可貴,鼓勵學生保持科學好奇與探索熱情,隨后引導學生有序離場。
在滁州市圖書館成人部多功能廳內,化工學院聯合開展的“童夢啟航·懸浮探秘——少兒空氣懸浮球科學探索實踐活動”接力登場。實踐小分隊成員先向20名參與小學生分發滁州籍院士宣傳海報,引導有序就座。宣講環節,通過PPT展示與故事分享,生動講述陸元九、王錫凡、湯廣福等院士科研事跡,用通俗語言闡釋“執著鉆研、追求真理”科學精神,激發學生對科學探索的向往,不少孩子聽完故事后,眼中滿是對科學探索的憧憬。

圖為小學生拼裝懸浮球 周紫怡攝
手工實踐環節成為活動高潮。實踐小分隊成員結合空氣懸浮球的聚合物球體、風機氣流裝置及電子控制組件,生動解析伯努利原理中“流速越大壓強越小”的托舉機制。小學生們化身“小小科學家”,按步驟完成電路接駁、板材拼接、透明管安裝等操作。當泡沫球在氣流中穩定懸浮,實踐成員以“科研探索如懸浮球平衡需反復調試”作比喻,引導大家理解流體力學原理,體會科學探索中“不斷嘗試、追求精準”的共通性。現場互動頻繁,孩子們遇到問題積極提問,成功讓懸浮球穩定懸浮后歡呼雀躍,氛圍熱烈。
兩場活動雖形式不同,但均將知識宣講與實踐操作深度融合。無論是手搖發電機探秘,還是空氣懸浮球實踐,都讓少兒在趣味實驗中走近科學,既傳播滁州院士科學精神,又助力培養少兒科學思維與探索精神,為少兒科普教育注入活力,也展現出滁州學院化工學院在科普育人、傳承科學精神方面的積極作為。

圖為活動結束滁州學院學子與小學生合影 張艷攝
通訊員吳琪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