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匯古村,情駐鄉野|
青春實踐終章記:從數智啟航到振興賦能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積極響應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號召,錨定“文化鑄魂”規劃要義,以文化賦能為鑰激活鄉村建設動能,深耕實踐,厚植文化根脈,促成政策與實踐閉環,滋養振興。山西科技學院大數據與計算機科學學院積極響應國家號召,組織“數智領航 鄉創未來”暑期社會實踐團,2025年6月28日至7月4日奔赴晉城高平市喜鎮蘇莊。以專業知識為筆,以青春熱血為墨,在鄉村振興的畫卷上書寫新時代青年的責任與擔當。
初探喜鎮蘇莊,筑牢實踐根基

清晨的喜鎮蘇莊浸在薄霧里,團隊成員隨導游穿梭于青石板路。灰墻黛瓦的飛檐勾著天際線,老槐樹下雞鳴犬吠,門墩紋路藏著歲月。大家細看院落布局、壁畫紋飾,與擇菜村民攀談,聽屋檐木雕里的祖輩故事。這些鮮活細節讓鄉村從概念變得真切,為后續鄉村規劃、非遺保護、文旅設計攢下素材,也讓眾人摸到了鄉村振興的脈搏,叩響了探索發展新篇的門扉。
聚焦非遺傳承,注入青春動能

為探尋非遺文化傳承的脈絡,我們專程拜訪了銀器鍛造技藝匠人杜平富,以及山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高平鼓書的代表性傳承人趙偉。深度訪談間,匠人們指尖流轉的堅守歲月,非遺傳承途中的困頓與彷徨,皆化作耳畔回響,讓成員們深刻體會到非遺文化的獨特價值與存續壓力,更明晰其對守護鄉村文化根脈的關鍵意義。團隊成員主動宣講推廣非遺泥塑、潞綢織造的歷史淵源與工藝特色;走進喜鎮蘇莊古建群,于磚瓦交錯間細悟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這一系列行動,讓非遺魅力突破圈層局限,為鄉村文化傳承注入新鮮活力,助力厚植鄉村文化自信、推動傳承發展。
開展紅色教育,凝聚精神力量

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4周年,團隊精心組織紅色主題教育。成員們集體觀看紅色電影、分享經典感悟,于光影流轉與文字墨香間回溯黨的百年奮斗歷程,汲取堅定信仰力量,筑牢理想根基。聯合喜鎮蘇莊共辦慶祝活動,以深情朗誦《黨旗誦》傳遞赤子之心,以合唱《唱支山歌給黨聽》、《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寄托誠摯情意,抒發對黨的赤誠熱忱;隨后赴田耕烈士紅色教育基地,緬懷革命先烈,傳承紅色基因。這一程,既讓紅色文化成為成員奮進的精神源動力,更將紅色血脈深植鄉村沃土,以青春行動為鄉村發展凝聚強大精神指引。
投身志愿服務,賦能鄉村發展

在當地工作人員的緊密協作下,團隊成員以飽滿的熱情全身心投入志愿服務。他們深入鄉村阡陌,逐戶走訪高齡老人,通過耐心傾聽、貼心陪伴,將溫暖關懷融入日常生活,以實際行動踐行尊老愛老傳統美德,為鄉村繪就和諧溫馨的幸福圖景;同時駐守游客中心,化身“流動向導”,以專業解答和細致指引,為八方游客搭建起便捷的溝通橋梁;更創新性開展“推廣普通話,助力鄉村振興”主題活動,通過發放傳單,語言宣講等多元形式,切實提升居民語言表達能力,有效打破鄉村對外交流壁壘,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的文化軟實力。
深化交流互動,匯聚多元助力

通過多元聯動深化交流合作,持續拓展實踐內涵。成員們走訪當地老黨員,在聆聽戰火年代的入黨初心與建設時期的奮斗故事中,于歲月沉淀里感悟奉獻與擔當,進一步強化政治覺悟與使命意識;與晉城職業技術學院開展交流聯誼活動時,青年學子在舞臺上以歌曲、舞蹈、朗誦等文藝節目展現蓬勃朝氣與青春風采,以文化為紐帶,讓兩校情誼在歡聲笑語中越發深厚;活動期間,我們接受了專題采訪,通過細致講述實踐團的行動為活動持續擴大影響力,充分展現出青年學子扎根鄉土、服務鄉村的飽滿熱情與扎實行動。
探古剎觀美術館,品文脈獲靈感

團隊成員先后前往鐵佛寺與蔡志忠美術館,開展了深度研學活動。在鐵佛寺,古剎的飛檐斗拱間流淌著歲月沉淀的禪意,斑駁的壁畫訴說著千年文明的密碼;走進蔡志忠美術館,漫畫筆下的哲思與傳統藝術碰撞出奇妙火花。成員們于古今對話中觸摸文化脈絡,不僅深化了對地方文化多樣性的認知,更為鄉村文化振興的創新路徑積攢了靈感與素材。
深化專業實踐,數智賦能景區

為充分發揮專業優勢,結合喜鎮蘇莊景區運營需求,我們圍繞“數智領航 鄉創未來”的實踐主題,以景區宣傳片制作為開端,目前正全力推進小程序開發工作。在此過程中,實踐團深入剖析景區現有導覽體系的痛點與優勢,精準定位非遺文化核心展示內容及傳播現狀,系統調研游客服務預約需求與使用習慣;同時結合技術實現的基礎架構與可行性分析,開展多維度信息采集工作。通過構建完整的需求分析體系,為小程序功能規劃與基礎架構搭建夯實根基,確保“數智領航”理念與景區實際需求深度融合,切實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在文旅場景中的數字化落地。

此次實踐,是青春賦能鄉村振興的鮮活范本,是青年響應國家戰略的生動注腳,更彰顯我校服務國家發展的使命擔當。團隊扎根晉城鄉土,以學識為基、文脈為橋,為鄉村振興注入青春動能。展望未來,實踐團將緊跟國家戰略,以更熱忱的態度、更扎實的能力深耕田野,讓“數智領航 鄉創未來”的青春行動持續為鄉村振興蓄能,用扎實成果彰顯學院的責任擔當,讓青春芳華在助推國家區域發展、實現民族復興的偉大征程中璀璨綻放。
撰稿:張子玉
供圖:平榛榛
剪輯:趙冬平 李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