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重慶工商職業學院“向黨于心 實踐于行”愛國主義教育實踐團與“舞韻芳華,實踐筑夢”志愿服務隊聯合走進重慶市開州區,探訪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瑞獸金獅”傳統舞蹈藝術傳承人鄒振明,通過觀摩學習、親身體驗,為非遺傳承注入青春力量。

活動中,鄒振明向團隊成員詳細講述了“瑞獸金獅”的歷史淵源、文化內涵及傳承故事。他介紹,“瑞獸金獅”融合了民間舞蹈、武術、音樂等元素,不僅是節慶慶典中的重要表演形式,更承載著驅邪納福、團結奮進的民俗文化精神,是重慶地區極具代表性的非遺項目之一。談及文化內涵,鄒振明的語氣愈發深沉。他說,“瑞獸金獅”從不是簡單的表演,而是民間智慧的集大成者:獅頭的刺繡紋樣藏著吉祥寓意,紅絨球象征鴻運當頭,青獠牙暗含鎮邪之意;舞動時的騰躍、俯身、擺尾,既有武術的剛勁利落,又有舞蹈的靈動舒展,每一個動作都對應著“驅邪”“納福”的祈愿——逢年過節時,金獅入戶拜年,用獅頭輕觸門楣、梁柱,便是以“陽氣”驅散晦氣;婚嫁喜事上,金獅引路開道,寓意新人前路坦蕩、家庭和睦。而伴奏的鑼鼓聲更是點睛之筆,急促時如驚雷破云,喚起人們的精氣神;舒緩時似清泉流淌,傳遞著平和喜樂的氛圍。
隨后,鄒家班的舞獅表演者們獻上了一場精彩絕倫的現場演繹。伴隨著鏗鏘有力的鑼鼓聲,金獅時而騰躍翻滾,時而俏皮眨眼,動作剛勁有力又不失靈動活潑,將“瑞獸”的威嚴與靈動展現得淋漓盡致,贏得團隊成員陣陣掌聲。

為進一步感受非遺魅力、助力傳承,團隊成員在鄒振明及鄒家班傳人的指導下,學習了簡單的舞獅基本動作。從獅頭的起勢、擺尾,到配合鑼鼓節奏的步伐變換,大家反復練習,在汗水與歡笑中體會“瑞獸金獅”的技藝精髓。“看似簡單的動作,實則需要力量與默契的完美配合,這讓我更加敬佩傳承人多年的堅守。”一位實踐團成員感慨道。
此次探訪活動,不僅讓團隊成員近距離接觸了“瑞獸金獅”的藝術魅力,更搭建起青年學生與非遺傳承之間的橋梁。團隊將以此次實踐為契機,通過記錄傳承故事、制作宣傳視頻、開展校園推廣等方式,讓更多人了解“瑞獸金獅”,同時結合專業所長,探索非遺與現代文化融合的新路徑,為非遺傳承貢獻青年智慧與實踐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