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南京審計大學統計與數據科學學院“統數先鋒團”實踐隊繼續踏訪延安。在南泥灣黨徽廣場上凝望全國最大的黨徽雕塑作品,在南泥灣大生產運動展覽館感悟革命先輩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在自然與人文的交織中深化對南泥灣精神的理解與傳承。
【啟程】黨徽之下,信仰凝聚
實踐隊抵達南泥灣黨徽廣場。廣場中央,巨大的黨徽在朝陽下熠熠生輝,隊員們列隊肅立,在廣場前莊嚴合影,定格下青春與信仰交融的瞬間。與此同時,一位陜北老人高唱著革命歌曲與陜北民歌,粗獷的嗓音、激昂的旋律,仿佛將隊員們帶回了那個激情燃燒的歲月。歌聲中,隊員們感受到陜北人民對中國共產黨的深厚感情與堅定信仰。隊員們感慨到:“歌聲是歷史的回響,更是信仰的傳遞。”

圖1南泥灣黨徽廣場合影
【尋跡】黃土之上,奮斗史詩
隨后,實踐隊來到南泥灣大生產運動展覽館。這里曾是“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南泥灣精神誕生地。走進展館,隊員們被一幅幅訴說歷史的照片和一件件斑駁的農耕工具深深吸引。從簡陋的犁耙到粗糙的紡車,每一件展品都訴說著當年革命戰士與人民群眾并肩勞動、開荒生產的艱辛歷程。展館中央的沙盤模型生動展示了“爛泥灣變陜北好江南”的奇跡,隊員們駐足良久,驚嘆于革命先輩如何在貧瘠的土地上創造出萬畝良田的壯舉。
為更深入理解南泥灣的歲月痕跡,實踐隊結合學科特色,通過對比開墾前后的糧食產量、耕地面積等數據,形象感知革命先輩通過勤勞的雙手和堅定的信念,創造出了一個“平川稻谷香,肥鴨遍池塘。到處是莊稼,遍地是牛羊”的陜北好江南。

圖2南泥灣展覽館參觀圖

圖3南泥灣展覽館大合照
【傳承】青春之志,數據為筆
從南泥灣黨徽廣場的信仰凝聚,再到南泥灣的奮斗史詩,紅色基因已深深鐫刻在每位隊員的心中。隊員們一致表示:作為新時代的青年,必將以南泥灣精神為指引,埋頭苦干,攻堅克難,數據報國,讓青春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綻放絢麗之花。

圖4實踐隊大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