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七月,驕陽似火,青春如火。廣州航海學院海事法律與交通管理學院積極響應國家“百千萬工程”號召,組織了一支由8名青年學子組成的實踐服務隊,奔赴廣州市白云區鴉崗社區,開展暑期社會實踐活動;顒右“傳承非遺文化、賦能鄉村教育”為主線,通過學業輔導、龍舟文化研學、非遺手工實踐等多元形式,為鄉村兒童搭建成長平臺,為社區發展注入青春動能,以實際行動踐行新時代青年使命。
一、解難題促成長
活動伊始,突擊隊在鴉崗芝生書舍黨群服務站開設“青春助學課堂”,針對社區小學生的課業需求開展精準輔導。志愿者們結合自身專業優勢,分學科組建“學習幫扶小組”,通過一對一答疑、繪畫知識智慧樹等方式,幫助學生突破學習瓶頸,引導孩子們養成良好學習習慣。五年級學生小玲在志愿者的幫助下,逐漸克服了數學難題的恐懼,她笑著說:“哥哥姐姐教我畫圖理解,原來數學也可以很有趣!”這與“雙減”政策下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提升學習興趣的目標相契合。
廣州航海學院鴉崗龍舟逐浪突擊隊在鴉崗芝生書舍進行輔導作業活動+陳美麗攝
二、非遺教育潤童心
作為白云區龍舟文化的重要傳承地,鴉崗社區深厚的文化底蘊成為實踐團隊開展特色教育的“活教材”。團隊聯合社區龍舟協會,打造“沉浸式龍舟文化課堂”:通過龍舟知識講解、龍舟來源問答等環節,讓孩子們系統了解龍舟的起源、制作工藝及競技精神。志愿者講師結合屈原愛國精神與龍舟競渡的傳承,將文化自信的種子播撒在孩子們心中,不僅讓孩子了解‘家門口的文化’,更激發了他們對鄉土文化的認同與守護。
廣州航海學院鴉崗龍舟逐浪突擊隊在鴉崗芝生書舍進行龍舟講解活動+陳美麗攝
廣州航海學院鴉崗龍舟逐浪突擊隊在鴉崗芝生書舍進行龍舟知識問答活動+陳美麗攝
三、傳統文化煥新
為深化文化體驗,實踐團隊精心策劃了一系列非遺手工與互動游戲。在“龍舟創意工坊”中,孩子們化身“小小非遺傳承人”,體驗拓染、龍舟熱縮片、組裝龍舟模型等技藝:用植物葉片拓印龍紋,以彩筆繪制龍舟形象并制成立體掛飾,攜手拼出龍舟的模型……一雙雙小手在色彩與創意中觸摸文化脈搏。拓染體驗讓孩子們用植物葉片在布料上拓印龍舟圖案,感受自然與藝術的融合;龍舟熱縮片制作則帶領他們用彩筆繪制龍舟形象,通過加熱塑形制作獨特掛飾;孩子們齊心協力完成龍舟模型組裝,鍛煉動手能力和耐心。孩子們在歡聲笑語中感悟“同舟共濟”的團隊精神,在用心制作的過程中體驗非遺的魅力。
廣州航海學院鴉崗龍舟逐浪突擊隊在鴉崗芝生書舍進行龍舟拼圖活動+陳美麗攝
廣州航海學院鴉崗龍舟逐浪突擊隊在鴉崗芝生書舍進行植物拓染活動+吳雨庭攝
廣州航海學院鴉崗龍舟逐浪突擊隊在鴉崗芝生書舍進行龍舟熱縮片制作活動+陳美麗攝
四、文化賦能鄉村振興
青春擔當與教育百千萬的深度融合此次實踐是青年學子投身“百千萬工程”的生動實踐。在教育層面,通過精準輔導彌補鄉村教育資源短板;在文化層面,以龍舟文化為載體,推動非遺教育進校園,培育鄉土情懷;顒又,大學生們既做“教育幫扶者”,又當“文化傳承人”,展現了新時代青年的責任與擔當。
廣州航海學院鴉崗龍舟逐浪突擊隊在鴉崗芝生書舍門口和小朋友的大合照+俞安紳攝
五、青春與鄉土共繪振興圖景
一周的實踐里,大學生志愿者用專業與熱情為鄉村孩子打開知識之窗,用文化浸潤點亮童年夢想;而鴉崗社區的歷史底蘊與淳樸民風,也讓青年學子深刻理解了“百千萬工程”的時代意義。突擊隊隊長坦言:“在輔導作業時,我看到了孩子們眼中對知識的渴望;在教他們制作龍舟拼圖時,我看到了文化傳承的希望。這次實踐讓我們明白,鄉村振興需要的不僅是資源投入,更需要青年一代的智慧與擔當。”
廣州航海學院鴉崗龍舟逐浪突擊隊在鴉崗芝生書舍門口大合照+俞安紳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