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6日上午,湖南第一師范學院數學與統計學院“數映紅途”鄉村振興促進團教學組成員夏坤榮在古丈縣民族中學帶來了一堂生動的物理實驗課——《串聯與并聯電路》。課程通過理論講解、實驗探究和實際應用三個環節,幫助學生理解兩種基本電路的特點與區別,掌握電路連接的基本技能。
課堂伊始,夏坤榮老師以“如何讓兩個小燈泡同時發光”為問題導入,引發學生思考。王同學提出:“可以用電線把兩個燈泡連在一起!”夏老師順勢展示不同連接方式的電路圖,引導學生觀察電流路徑的差異,自然引出串聯和并聯的概念。
在實驗探究環節,學生們分組進行電路連接實踐。夏老師強調安全操作規范后,各小組領取電池、導線、開關和小燈泡等器材開始實驗。“我們組的并聯電路成功了!取下L1燈泡,L2還能亮!”李同學 興奮地報告實驗結果。夏老師適時點撥:“這就是并聯電路用電器互不影響的特性。”通過對比實驗,學生們直觀感受到兩種電路的本質區別。
理論提升環節,夏老師用動態課件演示電流路徑。當展示開關在不同位置的控制作用時,九年級的張強發現:“串聯電路中,無論開關放在哪里,都能控制所有用電器!”這個重要發現通過小組討論得到驗證,深化了學生對電路特性的理解。
課程特別注重聯系生活實際。夏老師引導學生分析教室照明、家用電器等常見電路的連接方式。“原來路燈是并聯的,這樣一盞壞了其他還能亮!”同學們恍然大悟。在“設計病房呼叫電路”的拓展環節,各小組熱烈討論,最終設計出符合要求的并聯電路方案。
“物理知識來源于生活,更要服務于生活。”夏老師總結時這樣強調。他鼓勵學生回家觀察家電連接方式,并思考如何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電路問題。課后,許多學生仍圍著實驗器材反復嘗試不同連接方法,展現出濃厚的學習興趣。
這堂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物理課,是湖南第一師范學院數學與統計學院“數映紅途”鄉村振興促進團科學教育系列課程的重要組成。團隊始終秉持:“做中學”的教學理念,通過精心設計的實驗活動,培養鄉村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和創新思維。正如團隊負責人潘超紅老師所說:“我們要讓物理課堂成為點燃科學夢想的火種。”當孩子們專注地連接電路、熱烈討論實驗現象時,我們看到的不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一顆顆科學種子在鄉村教育的沃土中生根發芽的美好圖景。這些在實驗中閃耀的思維火花,終將照亮孩子們探索科學世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