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聲傳情誼
任茜雅與竺方婕老師率先帶來聲樂課,《送別》的旋律在教室中緩緩流淌。兩遍合唱后,師生一同拉開桌椅,任老師逐句示范動作,抬手的弧度、轉身的節奏都講解得細致入微。孩子們眼神專注,跟著老師的指引認真模仿,讓歌聲與肢體韻律交融,在旋律中傳遞著純粹的情感。

圖1:任茜雅老師帶領同學們排練

圖2:任茜雅老師帶領同學們排練
硬筆書詩韻
聲樂課結束后,硬筆書法課接續登場。程天樂與江金玲老師以唐詩為載體,選取《靜夜思》《早發白帝城》等經典詩作,從筆畫順序到結構布局耐心指導。筆尖在紙上劃過,墨痕勾勒出詩句的韻味,孩子們握筆專注,寫完一張便急切地換紙再寫,在一筆一劃中感受漢字之美,讓傳統文化的種子在心中悄然扎根。

圖3:江金玲老師指導同學們寫字

圖4:程天樂老師、江金玲老師與同學們合照
揭秘光電磁
午后的課堂,李佳興老師的物理課率先掀開了神秘的面紗。一句“我們為何能窺見萬物的模樣”,激起同學們思維的漣漪,李老師循循善誘,引領大家在光影交織中探尋光的奧義;當思緒流轉至電學天地,李老師以娓娓道來的講述,鋪展一卷絢麗的電學長卷,瞬間點燃了同學們眼中的好奇星火;從電流的穿梭到磁場的環繞,李老師從生活中擷取靈感——冰箱貼的悄然相吸,磁鐵對鐵釘的溫柔牽引,讓抽象的磁學原理褪去晦澀的外衣,在與日常的交融中變得觸手可及。整堂課,李老師以生動的講解編織知識的錦緞,以靈動的互動點燃探索的火花,最終讓物理學的魅力在同學們心中深深扎根,綻放出熱愛的萌芽。

圖5:李佳興老師上課
指尖生花
手工課上,駱天老師指導孩子們用陶土制作創意筆筒。老師先講解了制作步驟和技巧,隨后孩子們開始動手操作:有的把陶泥揉壓成圓筒形,再用細竹簽刻上簡單花紋;有的搓出細泥條,盤繞在筆筒外側,還加上小泥團做裝飾。經過近兩個小時的制作,案臺上擺滿了各式各樣的陶泥筆筒。這些作品造型不一,有的看起來略顯質樸,有的則透著巧思。活動結束后,孩子們看著自己的作品,臉上滿是成就感,現場氛圍輕松又熱鬧。

圖6:駱天老師指導同學們制作筆筒

圖7:同學們制作筆筒

圖8:同學們作品展示
一日的教學活動圓滿落幕,老師們將孩子們一一送到家長手中,溫情的交接里滿是安心與囑托。夕陽的余暉為校園鍍上一層暖金,天邊的云霞正靜靜醞釀著明日的朝陽,那蓬勃的生機已在暮色中悄然蓄力。孩子們仰著小臉望向漸沉的落日,眼中閃爍著對新一天的無限憧憬,稚嫩的臉龐上寫滿了對明日重逢的熱切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