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挖閩東紅色基因,賦能鄉村科教振興,集美大學師范學院“山海逐夢”實踐隊創新開設“科學探索”主題課程,通過“鋰”想實驗室、水火箭發射、黏土小船制作及閩寧智慧農業實踐等特色課程,將AI技術與九都鎮產業特色相結合,為學生帶來生動的科學啟蒙。
“鋰”想探秘,解碼一度電旅程“一度電如何從礦石變成照亮教室的光?”,隨著《一度電的奇妙之旅》動畫的播放,寧德時代新能源產業的神秘面紗被徐徐揭開。實踐隊設計的“鋰的尋寶游戲”將課桌變為探索戰場。


通過分享卡片,學生們了解了鋰元素“輕、快、能量足”的特性。在鹽水小車競速環節,搭載鎂片、碳片的小車在跑道上疾馳,電機的嗡鳴與孩子們的歡呼聲交織在一起,綠色能源的種子悄然播撒。

巧制“天舟”,智造“海舸”競風流“3、2、1——發射!”隨著氣壓閥的聲響,水火箭拖著水霧直沖云霄;與此同時,實驗室里的黏土小船正載著學生手繪的“航海日志”緩緩前行。實踐隊精心設計的科學課實現了“上天入海”的雙重體驗:孩子們分組制作火箭箭體、計算裝水量,用廢棄飲料瓶打造簡易“航天器”。


在黏土小船制作環節,實踐隊成員則用超輕黏土復刻集美大學育德輪的航海智慧。“我的船能裝3枚硬幣!”“火箭飛到旗桿那么高!”此起彼伏的驚嘆聲中,科學的魅力不言而喻。

智聯山海,AI妙手繪綠洲課堂以《山海情》片段引入,實踐隊隊員展示福建與寧夏的土壤模型對比,引導學生用“菌草技術卡”匹配“沙地卡”。在AI技術的輔助下,各組完成的種植實驗經掃描后,生成“生長快放影像”,土豆芽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爬”滿屏幕。“原來科學能讓千里之外的土地變綠洲!”學生們在生長日記里記錄下這堂特別的生態課。



“山海逐夢”實踐隊副隊長李敏表示:“我們希望通過這些課程,讓學生們感受到科學就在身邊。”如今,寧德市九都中心小學的窗臺上,學生們親手培育的菌草與水培植物正茁壯成長,這或許就是科普教育最生動的寫照。
茵草新綠映窗臺,光影交織繪答卷從“鋰”想實驗室的微觀世界到水火箭沖天的壯闊景象,從AI解碼植物生長的奧秘到光影編織的科學夢想,“山海逐夢”實踐隊以腳步丈量紅土地,用創新點燃科學夢。實踐隊隊長徐慧道出初心:“我們打造的不僅是一堂課,更是一場連接歷史脈動與未來圖景的青春實踐。”當菌草新綠爬上窗臺,當無人機掠過革命老區的湛藍天空,科技賦能鄉村的種子,正與紅色基因共同生長為參天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