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9日傍晚時分,德潤體育文化中心逐漸熱鬧起來。結束了一天工作的人們,開始在此漫步閑聊,熟悉的廣場舞音樂漸漸響起。而在操場的一側,一陣充滿力量與韻律的鼓聲響起,吸引了“數映紅途”鄉村振興促進團隊員們的注意——那是四位精神飽滿的阿姨們,正圍繞著苗族花鼓,揮動著鼓槌,全身心地練習著女子集體鼓舞。

隊員們循著這鼓點走近,只見阿姨們身著常服,配合十分默契,雖無宏大陣仗,但在敲邊伴奏聲中,動作整齊劃一。她們專注的神情與鼓面傳遞出的深沉共鳴,變成了德潤體育文化中心一道靚麗的風景線,讓路過的行人紛紛側目,投來欣賞的眼光。

趁著她們放下鼓槌、稍作休息的間隙,隊員們上前攀談。一位阿姨抹了把額頭的汗,說道:“我們這群‘老姐妹’就愛這個!晚飯后出來,打打鼓,出出汗,比光散步帶勁兒多了!”她告訴我們:“苗族花鼓有勁兒,有故事!學起來雖然不容易,手腳協調、節奏把握都得練,但越打越覺得有意思,感覺身體也更有活力了。”旁邊的阿姨也接話道:“是啊,能把咱們老輩人留下的這些調調兒、鼓點,在我們手里打著、傳著,心里覺得特別踏實,特別高興!”。

阿姨們熱情地邀請大家上前試試,學習苗族花鼓。暮色漸濃,廣場燈光亮起,幾位隊員接過那頗有分量的鼓槌。看似簡單的揮臂擊鼓,實際操作起來卻不簡單,手腕發力、力度收放、節奏精準卡點,這都需要調動全身協調。在阿姨們耐心細致的指導下,隊員們笨拙地嘗試了幾個基礎節奏。盡管動作生疏,但那鼓槌敲擊鼓面帶來的強烈震動聲,與周圍人的交談聲、遠處的廣場舞音樂交織在一起,混合成了屬于德潤體育文化中心的獨特聲響。

德潤體育文化中心上的這支“苗族花鼓隊”,已成為社區文化生活中一抹亮色。她們自發組織的“夜課”,不僅豐富了自身的業余生活,強健了體魄,更讓承載著湘西苗族深厚歷史的苗族花鼓文化,走出了博物館和舞臺,走進了最尋常的地方。在散步、跑步、跳舞的人群旁,鏗鏘的苗族花鼓聲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大家的目光和興趣,成為了無聲的文化普及課堂。阿姨們揮動的鼓槌,敲響的不僅是對健康生活的追求,更是對民族文化的深情回響,為德潤體育文化中心的夜晚增添了一份深沉而動人的文化律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