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度挖掘界首彩陶的文化底蘊與傳承路徑,賦能非遺文化的活態傳承與創新發展,6月30日至7月2日,安徽理工大學“薪火計劃”非遺保護實踐團隊奔赴安徽省界首市開展“三下鄉”實踐活動。期間,團隊相繼走訪中原十三窯所在的田營鎮、界首彩陶館、界首博物館、界首工藝陶瓷廠等場所,借助實地考察、觀摩研習、與傳承人深度對話及親手參與彩陶制作等形式,全面掌握界首彩陶的演進軌跡、工藝精髓及當下傳承難題,力求為這一傳統非遺文化在當代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注入青年智慧與力量。(通訊員李浩)

圖為團隊成員圍繞界首彩陶文化的相關問題走訪調研當地居民并聆聽有關彩陶故事。李心妍 攝

圖為調研團成員觀摩彩陶手藝人制作陶器過程。田澤坤 攝

圖為調研團成員對當地年輕人對如何保護和傳承彩陶進行問卷調研。李心妍 攝

圖為界首彩陶傳承人邢淑芹老師在向團隊成員介紹王京勝和閆玉敏二位大師的代表作。田澤坤 攝

圖為邢淑芹老師和她的弟子向團隊成員展示彩陶刻畫技術。田澤坤 攝

圖為在盧老師指導下團隊成員嘗試拉坯工序。田澤坤 攝

圖為彩陶藝術家盧莉華老師與團隊成員進行交流的同時,也在進行陶器紋飾刀馬人的刻畫。 李心妍 攝

圖為團隊成員在親自體驗界首彩陶的制作過程,并將“薪火計劃”會徽進行設計刻制于彩陶之上。田澤坤 攝

圖為團隊成員在盧莉華老師的講解下對她的作品進行觀摩學習。李心妍 攝

圖為團隊成員與界首市文化館館長對接進行安徽理工大學美育實踐基地掛牌儀式。李心妍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