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七月的炎炎夏日,我有幸作為安徽工業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學院“赴河南省博物院歷史調研”實踐團隊的代表,參與了一次赴河南省博物院的歷史調研實踐活動,這不僅是一次深遠的歷史文化探索之旅,更是一次難忘的個人成長經歷。通過這次實踐活動,我對中國古代的歷史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時也鍛煉了我的實踐能力,提升了獨立探訪與團隊協作的技能,增強了團隊的凝聚力,并激發了我的民族自信心與自豪感。
河南省博物院,坐落于河南鄭州市。中國八大古都中,河南占其四,洛陽、開封、安陽,鄭州。河南博物院作為歷史的寶庫,讓我深深的感受到了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從新石器時代的彩陶到商周的青銅器,再到漢唐的瓷器與書畫,每一件展品都是歷史的見證。尤其是鎮館之寶‘司母戊鼎’,其雄偉的氣勢與精細的紋飾,不僅讓我對商代的青銅鑄造技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也讓我對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藝肅然起敬。

圖為實踐隊員所攝青銅器“司母戊鼎”。大學生網報通訊員 史陽春 攝
在實踐活動中,我深切體會到了團隊協作的巨大力量。盡管部分團隊成員未能親臨現場,但他們通過遠程協作,積極貢獻智慧和力量,共同完成了活動的前期規劃和探訪計劃。這種團隊精神,不僅在實踐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也為我今后的學習和工作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在博物院的青銅器展區,我被一件件精美的青銅器深深吸引。通過仔細觀察和研究,以及講解員生動的解說,我對商代的社會結構和宗教信仰有了更深入的理解。這種對話,不僅讓我對歷史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也讓我思考了歷史與現實的關系。

圖為實踐隊員所攝青銅器“婦好鸮尊”。大學生網報通訊員 史陽春 攝

圖為實踐隊員所攝青銅器“后母幸”。大學生網報通訊員 史陽春 攝
一件件造型各異、色彩斑斕的彩陶,不僅反映了古人的生活習俗,也展現了他們的藝術審美,體現的是時代的韻味。這種藝術與生活的交融,讓我對古代人民的生活場景和社會風貌有了更深的了解。
漢唐時期的瓷器展區同樣吸引了不少游客的目光,其中也包括了我。這些瓷器以其精美的造型和絢麗的釉色,展現了中國古代陶瓷藝術的卓越成就。觀后探討環節,實踐團隊的成員積極投入,通過對比不同時期的瓷器,探討了中國古代陶瓷工藝的發展和變化。
在我參觀完河南省博物院后,開展了社區訪談,與社區民眾的交流中,我深刻體會到了歷史文化傳承的重要性。通過問卷調查、座談會等形式,收集了游客和當地居民對博物院和文物的看法,這些寶貴的意見為博物院的未來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走進社區,與居民們分享了我在博物院的所見所感。通過他們舉辦小型展覽和當地文化傳承分享,讓我更加直觀地感受到歷史文化的魅力。
通過這次實踐活動,我們不僅加深了對中國古代歷史文化的認識,也鍛煉了我們的實踐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實踐活動結束后,我們進行了認真的總結,分析了實踐活動的成果和不足,為今后的實踐活動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教訓。
展望未來,我堅信,通過不斷的學習和實踐,我們能夠更好地傳承和發展歷史文化,為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此次實踐活動,是對歷史文化傳承與發展的一次有益嘗試,也是對團隊成員綜合素質的一次全面檢驗。
隨著實踐活動的圓滿落幕,我帶著對歷史文化的深刻洞察和實踐活動中積累的寶貴經驗,滿載而歸。我們相信,歷史文化的傳承與發展,需要每一個人的參與和努力。我們將繼續前行,為傳承和發展歷史文化貢獻自己的力量。(通訊員 史陽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