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田園夢工程”社會實踐廣德行為了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積極響應中央宣傳部等十五部門關于開展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號召,安徽理工大學土木建筑學院“田園夢工程”實踐隊赴廣德市新杭鎮太極洞開展大學生暑假“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尋太極真意,揚振興精神 7月14日上午,團隊抵達位于廣德市的太極洞。太極洞是一處融合自然美景與文化遺產的獨特地標。作為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不僅以其壯麗的溶洞景觀吸引著游客,更因其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而著稱。
太極洞因其獨特的地質構造而聞名于世,其巖洞蜿蜒曲折,令人如置身仙境。洞內鐘乳石奇妙多姿,猶如大自然的藝術品,每一處都散發著歲月的沉淀和自然的神秘。走在洞內,仿佛穿越時空,探尋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除了引人入勝的地質景觀外,太極洞還承載了豐富的文化內涵。據歷史記載,此地自古便是道教文化的重要場所,傳說中曾是古代道士修行的地方。洞內保存有眾多道教文化遺跡和石刻,這些古老的符號和文字,見證了中國道教文化的悠久歷史與深厚底蘊。
為了讓更多人了解和體驗太極洞的魅力,廣德縣旅游局特別推出了豐富多彩的參觀活動和旅游服務。游客可以在專業導游的帶領下,深入探索太極洞的每一個角落,感受自然之美和文化之深。同時,當地的民俗表演和手工藝品展示也為游客帶來了別具一格的文化體驗。
團隊抵達太極洞 隊員與管委會合影
觀非文遺產,感傳統藝術 7月14號下午,團隊參觀了皖南根雕非物質文化遺產。根雕起源于宋代,經過數百年的發展和演變,如今已成為中國傳統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根雕的制作工藝十分考究,通常選用形態奇特的古樹根作為原材料,藝匠們根據樹根的形狀、紋理和自然特征,精心雕琢出各種生動的形態和富有藝術感的圖案。無論是動植物的形象、山水的景致,還是吉祥的神獸和人物故事,皖南根雕都展現了深厚的民俗文化和精湛的手工藝。
除了其獨特的藝術價值外,皖南根雕還承載了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每一件根雕作品都蘊含著藝匠對自然、對生活、對傳統信仰的深刻理解和表達。它們不僅是藝術品,更是文化的傳承與載體,見證了時代變遷和人民精神的傳承。
為了讓更多人了解和欣賞皖南根雕的獨特魅力,當地政府和文化機構經常舉辦根雕藝術展覽和文化交流活動。這些展覽不僅展示了根雕的多樣風貌和技藝水平,還促進了地方文化的傳播與交流,推動了根雕藝術的創新與發展。
皖南根雕,以其深厚的文化積淀和獨特的藝術風格,不斷吸引著國內外藝術愛好者和文化學者的關注與研究。它不僅是藝術的表現形式,更是文化的傳承與創新,為當代社會注入了新的藝術活力和文化魅力。
隊員出發去往展館

隊員與展館工作人員合影
參與此次三下鄉鄉村振興活動,我深感責任重大,同時也收獲了前所未有的感悟與成長。此次活動不僅是一次對鄉村現狀的深入調研,更是一次心靈的洗禮和思想的升華。
在活動中,我親眼見證了鄉村在現代化進程中的挑戰與機遇,深刻體會到了鄉村振興的重要性和緊迫性。通過與村民的親切交流,我更加理解了他們的期盼與需求,也更加堅定了自己為鄉村振興貢獻力量的決心。
我深感榮幸能夠參與到這樣一項具有深遠意義的事業中來。在活動中,我不僅學習到了許多關于農村發展、農業技術等方面的知識,還學會了如何與村民建立深厚的感情,如何傾聽他們的聲音,如何為他們解決實際問題。這些寶貴的經驗將對我未來的學習和工作產生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