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揚帆紅色行”三下鄉黨史學習實踐團踏上紅色熱土,由團長劉延琦帶領四位青年學子崔樹群、胡宸鳳、吳彩環、洪宇,奔赴上海、南京、北京、陜西等地,以“重走紅色足跡、追溯紅色記憶”為主線,開展了一場沉浸式黨史學習教育活動。實踐團通過實地探訪紅色圣地,在行走中感悟初心使命,以行動踐行“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的時代要求。

圖為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內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戰爭雕像
實踐團成員走進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學習黨領導人民軍隊從無到有、由弱到強的光輝歷程和卓越功勛;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的肅穆中,銘記民族苦難,體悟和平的珍貴,更加堅定了維護和平正義、捍衛民族尊嚴的決心;駐足北京大學紅樓,追尋五四先賢的吶喊,感受思想覺醒的光芒,增強作為新時代青年賡續奮斗、開拓創新的歷史自覺;深入陜西渭華起義紀念館,觸摸西北革命烽火,致敬先烈浴血奮戰的崢嶸歲月。每一處舊址都是鮮活教材,每一件文物都在無聲講述,讓紅色歷史從書本走入現實,深深鐫刻在青年心中。

圖為遇難同胞紀念館內“銘記歷史,珍愛和平”紀念墻
“行走在革命先輩奮斗過的土地上,歷史的厚重感撲面而來,”團長劉延琦在總結活動時表示,“這次實踐不是簡單的參觀,而是一次觸及靈魂的精神洗禮。在革命軍事博物館,我們理解了‘強國必須強軍,軍強才能國安’的硬道理;在南京遇難同胞紀念館,‘勿忘國恥、振興中華’的信念更加堅定;北大紅樓的求索精神,渭華起義的英勇無畏,都在告訴我們,信仰的力量可以穿透時空。”

圖為北大紅樓內的書桌和報刊陳設
實踐團通過實地調研、史料研讀等形式,深入挖掘紅色資源的思想內核。成員們表示,身臨其境地學習,使書本上的理論變得可感可知,對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有了更深切的認同。他們立志將所見所聞所思轉化為行動力,不僅要做紅色基因的虔誠守護者,更要成為其堅定傳承者和積極踐行者,將學習成果內化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堅實步履。以歷史之光燭照未來之路,展現新時代青年傳承紅色薪火、勇擔時代使命的堅定決心。

圖為渭華起義西北工農革命軍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