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16日,華南師范大學物理學院四進永和服務隊隊員古錦銘走進黃埔區永和街社工服務站,開展了一場以“童心看中國”為主題的愛國成長營活動。活動通過多元案例與互動體驗,讓孩子們在生動體驗中感知祖國發展,埋下愛國種子。
活動以一段濃縮祖國巨變的短視頻震撼開場。航天火箭發射、鄉村煥新顏、高鐵飛馳的畫面讓孩子們目不轉睛,“我見過高鐵!它跑得比風還快!”一位男孩感慨道。授課老師順勢引導孩子們思考身邊變化與祖國發展的緊密聯系。
在家國情懷培養環節,“歪歪扭扭的房子”和“亮晶晶的教學樓”成了最直觀的教材。“我家樓下的菜市場現在鋪了瓷磚!”“奶奶說以前沒有公交車……”孩子們你一言我一語分享著所見所聞。移動支付的小動畫更是讓“掃碼買菜”“手機付錢”成為孩子們眼中看似尋常卻透著新奇的國家進步象征。從家鄉的點滴變化到祖國的時代飛躍,孩子們在這場生動的“對話”中,觸摸到了國家發展脈搏下涌動的溫暖力量。
榜樣故事環節深深觸動了孩子們的心弦。當張桂梅校長跋涉山路的照片出現、樊錦詩奶奶專注修復壁畫的畫面展開,孩子們目不轉睛,生怕錯過任何一個細節。而當戍邊戰士在冰天雪地中護衛國旗的身影定格時,活動室變得格外安靜。孩子們緊盯著畫面,屏息凝神,小臉上寫滿了認真與專注,榜樣的力量在不言中傳遞。在拓展國際視野環節,中國援非疫苗運輸的圖片啟發了孩子們的想象。“就像我把糖果分給同桌一樣!”這一簡單的話語,已然展現了小朋友們對“大國擔當”的樸素理解。
社會責任啟蒙將活動推向高潮——“任務卡承諾”點燃了孩子們的行動熱情。孩子們認真挑選任務,在“給社區小樹澆水”“教家人認識國家成就”等選項旁鄭重地畫上愛心。“我要好好學習,以后也做對國家有用的人!”一位女孩在畫著火箭的卡片背面留言。另一位男孩則和同伴約定:“明天一起去給小樹澆水,告訴它要快快長大!”稚嫩的話語里,是沉甸甸的責任萌芽。
小小的任務卡,寫滿了孩子們的童真承諾。這場“童心看中國”成長營成功將宏大的家國情懷、抽象的榜樣力量,轉化為孩子們可感可知、樂于參與的生動體驗。正如孩子們所言:“愛國就是做好每件小事。”這顆在活動中播下的愛國種子,將在日常生活的點滴灌溉下生根發芽,伴隨責任與擔當一起成長,讓愛國情懷在代代相傳中煥發持久光芒。
通訊員:古錦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