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蘇州大學應用技術學院“一葦益航”志愿服務團中,退伍軍人蔡豐義和王誼昕賡續(xù)軍人擔當,在柴湖一中開講特色課程。在同學們心底筑牢青春奮斗的信念,為成長之路注入別樣的精神力量。
圖為蔡豐義在講歷史故事。陸新宇供圖
歷史課上,退伍軍人蔡豐義化身歷史引航者。講到紅軍長征,尤其是飛奪瀘定橋時,他以鏗鏘語調(diào),將戰(zhàn)士們攀鐵索、冒彈雨沖鋒的場景鮮活呈現(xiàn)。其講述穿透時空,讓同學們眼中滿是崇敬,心中悄然種下傳承紅色精神、勇?lián)鷷r代使命的火種。
圖為王誼昕在講語文詩歌。王如愿供圖
“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退伍軍人王誼昕,在地理課堂上,常常帶著同學們表達對祖國土地的熱愛。在那高低起伏的輪廓里,是他向同學們講述著的每一寸山河的故事。以詩為橋、以課堂為舟,讓家國情懷具象化、可觸摸,見證著愛國精神在代際間的傳承與煥新。
圖為志愿者老師在示范打拳。代馨雨供圖
為強學生體魄、鑄堅毅精神,志愿者王誼昕化身軍體拳“引路人”,開啟軍體拳教學活動。他從知識講解到動作分解,細致示范,力求每位同學精準掌握要領。同學們在汗水揮灑間,不僅習得實用防身技能,更將軍體拳訓練中錘煉出的堅韌不拔的優(yōu)良作風,內(nèi)化為日常學習生活的行為準則,書寫出青春成長的奮進篇章。
蔡豐義和王誼昕以退伍軍人的赤誠,在柴湖一中的課堂上完成了一場跨越身份的精神接力。“一葦益航”的航程里,“迷彩綠”的剛毅未曾褪色,反而在與“青春彩”的碰撞中,綻放出更動人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