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師學子三下鄉:“數映紅途”鄉村振興促進團踏訪會溪村
發布時間:2025-07-16 閱讀:
2025年7月14日,踏上會溪村的泥土路時,午后的陽光正把團隊的影子拉得很長。跟著校團委書記和潘超紅、劉林杰老師的腳步,隊員們手里的調研工具袋輕輕晃動,卷尺、記錄本、相機在里面碰撞出細碎的聲響。村口的曬谷場上,幾位村民正翻曬新收的玉米,金黃的顆粒在竹匾里滾動,揚起細碎的塵埃,團隊成員不自覺地放慢腳步,生怕驚擾了這份寧靜的勞作。
沿坡而上的村寨里,木樓的廊柱上掛著一串串紅辣椒和玉米棒。校團委書記指著墻角堆放的柴火說:“這些劈柴的長短都差不多,可見村民生活多講究章法。”隊員們順著他的目光看去,才發現那些柴火果然像用尺子量過一般整齊,有人趕緊舉起相機,鏡頭里不僅有柴火,還有廊下織著土布的阿婆,她手里的木梭在經緯線間穿梭,動作嫻熟得像在演奏一首古老的歌謠。
回程前,團隊在村頭的小賣部歇腳。劉林杰老師拿起貨架上的土家織錦書簽,轉身問隊員們:“上午走訪非遺傳承人時,你們記了織錦的紋樣寓意,有沒有想過怎么和年輕游客的審美結合?”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地討論起來,有人說可以做成手機殼圖案,有人建議開發DIY材料包,討論聲引來了小賣部老板,他笑著說:“要是你們能幫著出主意,我把庫存的老織錦都便宜賣給你們當樣品。”
暮色漸濃時,車窗外的山巒變成了深黛色。隊員們整理著今天的收獲,問卷上的空白處被各種符號填滿,錄音筆里存下了村民的笑聲和方言歌謠,相機相冊里既有合作社的生產線,也有墻角綻放的野菊。團隊里沒人說話,但彼此都能感受到一種默契——這場三下鄉,他們不僅是來完成調研,更是來學會用眼睛發現、用心靈感受,讓青春的足跡真正踩進這片土地的脈絡里。
作者:潘超紅 劉林杰 張雅慧 來源:大學生網報
三下鄉推薦
- 情暖桑榆護鄉行,青春踐行使命擔當
- 我們是一支由13名同學組成的,懷揣著責任與熱愛的三下鄉團隊,以“關愛·守護·行動”為核心理念,聚焦社會公益實踐,致力于在基層傳遞
- 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