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1日,湖南第一師范學院數學與統計學院“數映紅途”鄉村振興促進團走進湘西古丈縣玉玲舉重學校,陽光透過訓練館的玻璃窗,在紅色舉重臺上投下明亮的光斑。館內此起彼伏的杠鈴碰撞聲中,十幾名十歲左右的孩子正專注訓練,最大的也還在讀初中,他們都是教練從湘西自治州各個鄉村篩選來的好苗子,趁著暑假在此接受集中培訓,之后會從中挑選更優秀的孩子留下繼續深造。
訓練館里,孩子們的額頭滲著汗珠,卻沒人喊累。有的在教練指導下調整深蹲姿勢,膝蓋的角度、腰背的挺直都被細細糾正;有的正嘗試舉起比昨天重一點點的杠鈴,小臉憋得通紅,眼神卻格外堅定。教練們穿梭在孩子中間,時而示范動作,時而俯身叮囑,語氣里帶著嚴格,目光中卻藏著關切。一位教練說,這些孩子首先要過的就是“吃苦關”,舉重沒有捷徑,唯有日復一日的打磨,“能留下來的,都是能扛住累、耐住性子的”。

操場墻面是最生動的“成長見證者”。墻上密密麻麻掛滿了各類比賽的獎牌與證書,從州里賽事的榮譽印記,到省里青少年錦標賽的輝煌成果,每一塊獎牌、每一張字跡清晰的證書,背后都凝結著孩子們數不清的汗水。它們像是無聲的勛章,訴說著一次次咬牙堅持、一回回突破極限的訓練故事。

還有專門的一小面墻,被教練們用來記錄孩子每日進步。或許是舉起重量的微小提升,或許是動作規范度的進步,那些用記號筆寫下的點滴,匯聚成鄉村孩子逐夢的軌跡。教練們常說,教舉重遠不只是追求比賽成績,更想為大山里的孩子打開一扇窗。在這相對封閉的環境中,舉重是他們攥在掌心的機遇之繩。通過日復一日的努力,掙脫大山的束縛,去見識外面更廣闊、更精彩的世界。

促進團的成員們看著這一幕,默默記錄著:館里的杠鈴舉起的不只是重量,更是孩子們的夢想;教練們付出的不只是時間,更是對這片土地下一代的期許。訓練還在繼續,少年們的喘息聲、杠鈴的碰撞聲、教練的指導聲交織在一起,成了這個夏日里最動人的旋律,訴說著關于堅持與傳承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