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麻霖)7月11日,湖南第一師范學院“惠溪知行”鄉村振興團奔赴湘西自治州“茶城”古丈縣古陽鎮長潭村,深入調研當地茶產業,以產業振興為切入點,為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探尋經驗與路徑。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產業振興作為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長潭村的茶產業正是對這一理念的生動實踐。
團隊一行拜訪了當地有名的茶王魯隆志。魯隆志從事茶葉種植與炒制多年,對茶葉有著深厚的情感與獨到的見解。他詳細介紹了傳統炒茶工藝,這一過程共有八道工序,從鮮葉采摘、萎凋、殺青,到揉捻、解塊、理條、烘干等,每一步都極為講究,全憑經驗與技藝把控,任何細微偏差都可能影響茶葉品質。魯隆志表示,傳統工藝是茶葉品質與風味的保障,必須堅守傳承。

圖為“惠溪知行”鄉村振興促進團觀摩“揉茶”工藝
談及長潭村的種茶情況,魯隆志介紹,自家共有12畝茶地,多年來一直堅持綠色種植,精心呵護每一株茶樹。在鄉村振興工作隊的帶領下,長潭村的茶葉種植規模不斷擴大,目前全村茶地面積達1300畝。茶葉已成為長潭村的支柱產業,為村民帶來了穩定收入。
據了解,長潭村憑借良好的生態環境與適宜的氣候條件,所產茶葉品質優良,包括“古丈毛尖”“古丈紅茶”“湘西黃金茶”“黑茶”等茶葉品種,深受市場青睞。魯隆志指出:近些年來,由于市場茶葉品種泛濫等原因,當地茶農面臨茶葉賣不出去等困境;當地政府積極引導,整合資源,通過技術培訓、品牌打造、市場拓展等措施,助力茶產業發展。不僅邀請專家為茶農提供種植、炒制技術指導,提升茶葉品質,還大力宣傳“古丈毛尖”茶品牌,拓展銷售渠道,讓長潭村的茶葉走出大山,走向更廣闊市場。

圖為古陽鎮長潭村所產綠茶
“惠溪知行”鄉村振興團成員在調研中深刻感受到,長潭村的茶產業不僅是村民的“致富密碼”,更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從傳統工藝傳承到規模化種植,從品質提升到品牌塑造,茶產業全鏈條正不斷完善,帶動了就業,促進了增收,為鄉村發展注入新活力。
此次調研活動,“惠溪知行”鄉村振興團收獲頗豐。成員們表示,將認真總結長潭村茶產業發展經驗,形成詳細調研報告,為更多鄉村產業振興提供參考。同時,團隊也將繼續深入各地,探尋更多鄉村振興典型案例,為實現鄉村全面振興貢獻青春力量。

圖為“惠溪知行”鄉村振興促進團與茶王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