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溪知行”支教記:武術再開課
發布時間:2025-07-11 閱讀:
(通訊員:謝炅蓉)7月11日,湖南第一師范學院“惠溪知行”鄉村振興促進團的謝炅蓉、龔文悅再次走進鄉村武術課堂。本次課程在延續傳統武術教學的基礎上創新形式,通過動作進階訓練、團隊協作活動與武術文化浸潤相結合的方式,引導鄉村兒童在一招一式中深化對武術文化的認知,錘煉專注與堅韌的意志品質。
溫故知新:武術禮儀筑牢文化根基
課堂伊始,謝炅蓉、龔文悅以“武術禮儀復習”為切入點,帶領孩子們重溫“抱拳禮”的規范動作與文化內涵。“左手四指并攏代表‘德、智、體、美’,右手握拳象征‘勇’,拳掌相抱寓意文武兼修。”支教隊員一邊示范,一邊講解禮儀背后的文化邏輯。孩子們兩兩一組,互相糾正動作姿態,原本活潑好動的課堂瞬間安靜下來,小臉上滿是專注。
“原來‘抱拳禮’不只是動作,還藏著這么多道理!”一位學生在練習后主動分享感悟。謝炅蓉還通過“禮儀問答競賽”的形式,讓孩子們在互動中鞏固知識,將“以禮始、以禮終”的武術精神悄然植入孩子們心中。
招式進階:細節打磨中收獲成長
本次課程聚焦“五步拳”中“彈踢沖拳”與“馬步架打”兩個進階動作展開教學。謝炅蓉、龔文悅采用“分解示范+分組練習”的教學模式:先通過慢動作視頻拆解動作要領,再分組進行一對一指導。“彈踢時膝蓋要繃直,腳尖勾起”“馬步要做到‘屈膝半蹲,大腿水平’”,龔文悅走到學生中間,逐一糾正動作細節。
當看到自己的動作從“歪歪扭扭”變得“有模有樣”時,孩子眼中閃爍著自信的光芒。這種“小進步”的積累,讓武術課堂成為孩子們突破自我的成長舞臺。
課后延伸:文化傳承的“接力棒”
課程尾聲,謝炅蓉布置了特殊的“家庭作業”:向家人展示當日所學招式,并教長輩一個武術禮儀動作。“我要教爺爺‘抱拳禮’,告訴他這是尊重他人的意思!”一位學生興奮地分享自己的計劃。謝炅蓉認為:“武術支教不僅要教會孩子動作,更要讓他們成為文化傳承的‘小使者’,讓武術文化從課堂走向家庭,在代際間傳遞。”
夕陽西下,鄉村操場上仍回蕩著孩子們練習武術的口號聲。從初次接觸時的好奇模仿,到如今主動鉆研動作細節、擔當小組“小教練”,這群鄉村少年在武術課堂中收獲的不僅是強身健體的技能,更是面對挑戰時的專注與堅韌。當千年武術文化的火種在鄉土課堂持續燃燒,那些揮灑的汗水、糾正的手勢、綻放的笑容,都在訴說著教育幫扶與文化傳承的雙向奔赴——少年強則國強,而這份“強”,正生長在鄉村課堂的拳影扇風中,生長在文化自信的根脈里。
作者:大學生網報 來源:大學生網報
三下鄉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