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工藝與現代創新的完美融合
發布時間:2025-07-09 閱讀:
為響應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號召,7月4日,安徽醫科大學臨床醫學院臨床醫學系"紅弋涇行"暑期社會實踐團隊赴涇縣開展專題調研。首站來到鄭國民油布傘制作工坊,這里不僅是省級非遺項目的傳承基地,更是一座活態的工藝博物館。
工坊內,鄭師傅向團隊詳細講解了油布傘的歷史淵源:"涇縣油布傘最早可追溯到明代永樂年間,當時是作為貢品進獻朝廷的。"在實踐環節,隊員們嘗試了劈竹制骨的工序,發現要將一根毛竹均勻地劈成36根傘骨,需要極其精準的力道控制。鄭師傅笑著說:"這門手藝,沒有三年功夫是入不了門的。"
面對傳統工藝的傳承困境,鄭國民帶領團隊參觀了創新產品展示區。這里既有保持傳統工藝精髓的日常用傘,也有融合現代設計理念的文創產品。最引人注目的是與知名設計師合作的系列,傘面采用特殊材質,在陽光下會呈現出漸變效果。這款產品雖然定價較高,但在年輕消費群體中很受歡迎。
下午的查濟古鎮之行讓隊員們大開眼界。這座有著1300多年歷史的古村落,完整保留了明清時期的建筑風貌。團隊重點考察了德公廳屋、二甲祠等代表性建筑,團隊成員發現:"這些古建筑不僅外觀精美,其內部的空間布局和排水系統都體現了古人高超的智慧。"
在商業街調研時,團隊注意到一個有趣的現象:雖然古鎮年接待游客超過幾十萬人次,但傳統手工藝品的銷售額占總收入的較少部分。通過與十余位位商戶的深入交流,團隊了解到:缺乏創新設計、產品同質化嚴重是制約發展的重要因素。
調研結束后,團隊立即召開了總結會議。隊長提出:"我們要充分發揮跨學科優勢,在保持傳統工藝精髓的基礎上,引入現代設計理念和營銷手段,讓非遺產品真正走進現代生活。"此次調研為后續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作者:安徽醫科大學臨床醫學院臨床醫學系 紅弋涇行暑期社會實踐團 楊露、郭瑤 來源:大學生網報
三下鄉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