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湖
發布時間:2024-09-19 閱讀:
安徽省岳西縣溫泉鎮有兩處知名的水景:一是溫泉,一是龍井湖。一熱一冷,一自然,一人工。相得益彰,相映成趣。
岳西是我的家鄉。每年回家,我都要去溫泉鎮,去龍井村,謁見龍井湖,拜見老父親。
一
公元一九八二年的一天,父親又一次站在水庫大壩上。此時距水庫關閘蓄水已過去好多天了?吹窖矍捌届o的水面和山的倒影,父親習慣地扶了扶草帽,一任山風掀起衣襟。與6年前相比,他顯得衰老了不少:額頭的皺紋更深了,面孔更瘦更長了。畢竟已是五十五歲年紀的人了。不知站了多久,父親慢慢走下大壩,向庫區走去,一邊用腳踩踩大壩上夯實的黃土。隨后他又蹲下,用手撫摸方石間的水泥勾縫。他看得很細,很認真,很專注。越往下走,離水越來越近了。在父親面前,水向遠處平鋪開去,藍天、白云全在水中。微風吹拂,水面層層漣漪,一如父親的縷縷思緒……
不知為什么,父親的腦海里總是出現鄉間求雨的場景:赤日炎炎,禾苗枯焦。大道上,一列漢子抬著轎子,轎子中豎立龍王雕像。轎子前面有幾個漢子扛著彩旗開路,轎子后面跟著幾個漢子,一邊敲鑼打鼓一邊高喊龍王名諱。所有漢子都是裸露著上身,光著頭,一任烈日暴曬,他們要走遙遠的路,到遙遠的龍王廟取一點水。
來湯池工作已快十年了,父親又想起初到湯池的情形。在湯池拖拉機站下車,接站的人把父親簡單的行李放在板車上。要走過一段長長的坑坑洼洼的機耕路,才到公社駐地。這一段路,父親走得很累:這里就是天堂,這里就是著名的湯池畈,可是眼前卻見一大片一大片的白沙將良田覆蓋。路上塵土飛揚,路邊有的稻田接近干涸,禾苗行將枯萎;有的稻田田泥開裂,宛若大嘴。
一夜無眠。第二天,父親便一頭扎到鄉下。三年間,很少開會,辦公室里你很難與他謀面。他和他的同事全都在水利興修的第一線。公社大院,白天一片鳥鳴,食堂餐客寥寥:父親的“衙門”十分清靜。三年間,父親一邊興修水利,一邊思忖:小修小補,忙忙碌碌,終難治本。要立足全局,要解決主要矛盾。如果在湯池河的上游建一水庫,湯池缺水的問題就能徹底解決,還能惠及縣城人群。到那時,萬畝農田將旱澇保收,天堂也將名副其實。父親為此興奮不已。父親很想把這一“幸福”告訴給身邊的每一個人,可他的想法總是被同志們否定。但父親畢竟不是一個輕言放棄的人。他一方面走群眾路線,一方面走“上層路線”。一有空他就往縣城跑。不是找領導做思想匯報,就是拉著水電局的技術人員考察地形。一度時間,就連我們這些孩子也認為父親與水電局長關系最鐵、最硬。
一九七六年,是中國歷史上重要的一年,也是湯池人難忘的一年。父親清晰地記得,大年剛過,他就召開黨委會。在會上,他再次提出“要想富,修水庫”的主張。一天的會議十分精彩,贊成與反對的理由充分,你來我往,針鋒相對。反對意見集中為兩點,其一,地點不好。此處是有名的風口,十年前縣委副書記曾在此鎩羽而歸,無功而返。其二,民力不支。舉全社之力,百姓會怨聲載道。最后表決,贊成者勝出。父親沒有喜形于色,只是感到重任在肩。第二天,三級干部大會召開,父親沒有動員,大家心知肚明,一場大戰就在眼前。為了一日三餐,謀及子孫后代,湯池人別無選擇!
二
陰歷正月十六。不知是巧合還是有意安排,公社書記兼水庫工程指揮長的父親帶著生產干事劉曉白、團委書記吳代學、工程技術人員余浚等一行六人扛著鋪蓋、頂風冒雪來到集星大隊駐地,之后各路人馬先后到達。寧靜的劉家老屋人聲喧嘩,十分熱鬧。
要修庫,先修路。水庫是土壩,要有核心墻黏土。而這種土要在壩址5公里之外。為此必須修建運輸公路。就在當天,由5人組成的測量小組就跋涉在風雪中,行走在荒山野嶺、懸崖峭壁之間。僅用一天時間,就完成了900多米的道路定線。第二天全線動工,沉寂了許久的群山沸騰了!“大錘似流星,鋼釬勝鉆頭。號子震天響,汗珠像水流。個個比賽緊,人人有勁頭。炮轟半邊山,羊腸變通途”。公路修筑得很快,一個多月,前4公里的道路就宣告完工。
水庫通不通,關鍵在隧洞。全長166米的隧洞,洞體全是特堅石。面對韌而硬的長石花崗巖,不能爆破,只能用鐵錘、鋼釬一寸一尺地鑿進。面對硬骨頭,有人失卻了先前的豪氣,開始氣餒,有了牢騷,有了憤懣。于是在工地上、人群中刮起另一股大風。空耗民力、收了人家的禮、逞一己之能,風頭所向,不言自明。父親耳聞目睹,一笑置之。于是有人便惡作劇,在父親的抬筐里埋進一個大石塊。明知有詐,父親還是低下身體,把竹杠放在肩上,硬生生挺直了腰板。說也奇怪,自此之后,風言風語銷聲匿跡,鑿洞速度明顯提升。人人乘濃霧硝煙,班班冒重重塵埃,爭分奪秒,夜以繼日,土法上馬,忘我奮戰一百八十三個晝夜,隧洞貫通,奇跡出現。
水庫大不大,首先看大壩。千秋壩業,引人注目,各路大軍,聚集龍井。據統計,水庫大壩的建設者每天高達5000多人。各個工地熱火朝天,人聲鼎沸。夜晚燈火通明,白天車水馬龍。挖土,運料,鑿石,夯筑,各司其職,配合默契,有條不紊。這時的父親既是將軍,又是士兵。滿面是汗,滿手是土,那雙舊解放鞋上滿是泥。哪里有需要,就出現在那里。那時沒手機,電話都是奢侈品,好在父親有兩條跑慣了的腿。一位叔叔曾給我講過一個故事:有人想采訪父親,連問幾個人。都說剛才還在那邊人群里。于是那人只好帶著“只在人群中,人多不知處”的悵惘悄悄離去。筑壩大軍的熱情一天天高漲,大壩一天天豎起。大壩終于建成,高峽之上,云山之間,平添一處風景。人們登上38.5米高的大壩,歡天喜地。想到自己的土地不久以后都能旱澇保收,想到稻谷溫馨的香味,心中蕩漾著幸福與甜蜜。
大壩已成,接著就是開挖溢洪道和引灌渠道。一九八二年,工程竣工,水庫蓄水,使命完成。父親要下山了。臨行時,父親說:我想帶著手中的這根竹杠下山,它跟隨我六年,讓它做個紀念。此時,我們的祖國正迎來改革開放的春天,父親和他的同伴們又有許多春天的故事要演繹,要書寫。
三
《岳西縣志》記載:龍井水庫總容量232萬立方米,年發電量35萬千瓦小時。水庫建成后,其下游逾萬畝農田因之旱澇保收,縣城所在地天堂鎮的居民日用水亦得以有效供給。日前,岳西縣自來水公司一位負責人,對我如是說:龍井水庫承擔著溫泉鎮及衙前河防洪調蓄、生態補水、農業灌溉重任,兼具養殖、發電功能。未來,根據需要,亦可為縣城備用水源提供應急補水。他還告訴我,龍井水庫已更名龍井湖,將成為溫泉鎮一張靚麗的旅游名片。龍井村汪書記也告訴我:我們正在依托龍井湖和朝陽寺,發展旅游經濟,環繞龍井湖一圈的旅游步道已經開工。明年,龍井湖將是一座山清水秀、風光無限的公園。
父親的一方墳墓建在湖畔的小山上,就在路邊。他守望著龍井湖這顆白云生處的明珠已經十六年。在父親眼中,它就是“神的一滴”。在這里,父親并不孤單,水光瀲滟,山色空蒙,全在眼前;好鳥相鳴,飛瀑躍淵,盡在耳畔。盡管如此,當初把父親安葬在這里,我們十分不愿。奈何父命難違,遺囑在先。現在,我才明白父親當年的選擇!
作者:大學生網報 來源:大學生網報
校園文學推薦
- 一盒蝴蝶酥
- 那是一個初秋的晚上,胡剛從S城出差回家,特意帶回一盒蝴蝶酥,獎勵兒子胡小勤獲得市初中詩歌競賽特等獎。小勤雙手從父親手中接過蝴蝶
- 09-19
- 父親湖
- 安徽省岳西縣溫泉鎮有兩處知名的水景:一是溫泉,一是龍井湖。一熱一冷,一自然,一人工。相得益彰,相映成趣。
- 09-19
- 我的故鄉
- 故鄉在綿江邊,亦可說在綿江中心,因為圍堤在途經故鄉時拐了一個大大的U型,把丁、李兩姓圍在了防洪堤外。
- 09-19
- 從邊疆來到天安門
- 一九六九年,西北邊疆的形勢特別緊張,為了練出一身過硬的本領,我們在冰雪中巡邏站崗,在凜冽的寒風和爍人的驕陽下進行拼刺、射擊、爆
- 09-19
- 大家風范
- 張少山老師是我區著名書畫家,也是馬建軍老師非常要好的朋友,二人經常一起外出寫生,一起外出參加活動。
- 09-19
- 寫一個花的故事
- 淅淅瀝瀝的雨終于來了,來得從容,來得颯爽,一身的輕盈。
- 09-19
- 成功總在風雨后
- 2012年春天的一天早上,春光明媚、陽光燦爛,正當我在辦公室打開電腦準備寫一篇文章的時候,突然有人敲門,于是,我馬上說:“你好!請
- 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