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的早晨,我走進社區托管班,迎面而來的是孩子們清脆的笑聲。教室里,二十多個年齡不一的孩子正在做手工,彩紙、剪刀、膠水散落一地。這是我第一次以志愿者的身份參與社區托管服務,看著這些天真爛漫的面孔,我既期待又忐忑。

我被安排輔導一年級的小朋友們做暑假作業。小明是個活潑好動的男孩,但他的數學作業本上滿是紅叉。"姐姐,這道題我不會。"他指著作業本上的應用題,眼神里透著困惑。我蹲下身,用他最喜歡的奧特曼玩具做教具,耐心地講解數量關系。當他終于理解題意并算出正確答案時,臉上綻放的笑容比陽光還要燦爛。
午休時間,我注意到角落里的小女孩樂樂一直悶悶不樂。經過詢問才知道,她的父母都在外地打工,已經半年沒回家了。我輕輕抱住她,給她講了一個關于思念的故事。漸漸地,她靠在我懷里睡著了,眼角還掛著淚珠。這讓我想起自己的童年,父母忙于工作時的孤獨感至今記憶猶新。

下午的藝術課上,我教孩子們折紙。看著他們專注地折疊彩紙,小心翼翼地剪出形狀,我不禁感嘆每個孩子都是天生的藝術家。小杰折出了一架歪歪扭扭的紙飛機,卻驕傲地向我展示:"姐姐,這是我自己設計的戰斗機!"我鼓勵他把作品貼在展示墻上,他興奮得手舞足蹈。
一天的托管服務結束了,孩子們依依不舍地和我告別。看著他們純真的笑臉,我深刻體會到社區托管班的意義。這里不僅是照看孩子的場所,更是守護童心的港灣。作為大學生志愿者,我們不僅要輔導作業、組織活動,更要用心傾聽孩子們的心聲,用愛填補他們內心的空缺。
這次實踐讓我明白,教育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更是心靈的陪伴。在快節奏的現代社會中,很多孩子缺少父母的陪伴,而社區托管班就像一盞明燈,照亮他們的成長之路。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我們有責任用青春的熱情和智慧,為這些幼苗撐起一片愛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