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28日,廣西師范大學“殘障共進社”調研團一行深入桂林市雁山區殘疾人聯合會,與殘聯工作人員黃先生與李女士進行了面對面的深度訪談。此次調研旨在深入了解雁山區殘聯的工作現狀、服務內容及未來規劃,共同探索殘疾人事業發展的新路徑。
雁山區殘聯,一個承載著無數殘疾人希望與夢想的溫暖港灣,其團隊雖小卻能量巨大。據黃先生介紹,殘聯工作人員共計12人,他們與鄉鎮工作人員緊密合作,共同為殘疾人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從幫助殘疾人獲取教育、就業、醫療、住房等權益,到支持殘疾人的自我發展,如提供職業技能培訓、康復服務、心理支持等,每一項工作都傾注了殘聯工作人員的心血與汗水。
在談及主要服務內容時,李女士詳細列舉了殘疾人兩項補貼、殘疾證辦理、殘疾人教育、就業、康復以及殘疾人輔助器材申領等關鍵項目。她特別提到,殘聯在殘疾人教育方面給予了大力支持,如小學、初中每學期提供300元助學補貼,高中600元,全日制大學更是高達1000元。同時,殘聯還積極推薦殘疾人參加企業招聘會,為他們搭建就業平臺。
在康復服務方面,雁山區殘聯同樣不遺余力。李女士介紹,殘聯為殘疾人提供了基本康復服務和殘疾人兒童康復救助補助。其中,0-6歲殘疾兒童每年可獲得2萬元的康復救助,7歲以上則為9000元。針對7-12歲孤獨癥患者,殘聯更是按天提供95元的補助,確保他們能夠得到及時有效的康復治療。
除了日常服務外,雁山區殘聯還十分注重與殘疾人的溝通交流。黃先生表示,殘聯按照殘疾等級進行入戶走訪,重度殘疾人每季度走訪一次,三四級殘疾人每年走訪兩次,其余殘疾人則每年至少走訪一次。這種頻繁的互動不僅讓殘聯更加了解殘疾人的需求,也讓他們感受到了來自社會的溫暖與關懷。
值得一提的是,雁山區殘聯還設立了村殘協,以更深入地了解殘疾人的服務需求。這一舉措不僅有效打通了服務殘疾人的“最后一公里”,也讓殘聯的工作更加貼近實際、貼近群眾。
然而,在調研過程中,我們也發現了雁山區殘聯面臨的一些挑戰。如殘聯內部沒有部門劃分,人才儲備不足,缺乏與高校、機構的合作等。針對這些問題,調研團成員紛紛表示,將積極利用自身專業優勢,為殘聯提供智力支持和資源對接,共同推動殘疾人事業的發展。
此次調研不僅讓我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雁山區殘聯的工作現狀和服務內容,更讓我們感受到了殘聯工作人員對殘疾人事業的熱愛與執著。我們相信,在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雁山區的殘疾人一定能夠享受到更加優質、高效的服務,共同書寫屬于自己的幸福篇章。
廣西師范大學“殘障共進社”調研團
文/吳世鳴
攝/韋娟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