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至7月27日,華中農業大學文法學院赴安徽省阜陽市暑期社會實踐團走進阜陽市洪陽村展開了系列走訪和調研。在實踐過程中,團隊成員走訪當地村民和當地企業,切身感受脫貧攻堅戰的落地成果,感悟村民眼中洪陽村翻天覆地的變化。紙上得來終覺淺,在本次調研走訪中成員們對鄉村振興的認識不再只是理論學習,更是多了一層寶貴的實踐認知,親眼見證鄉村振興在祖國大地落地成花。
人民是脫貧攻堅戰勝利果實的最廣大受益者。團隊成員在走訪當地村民和與村支書交談過程中了解到了洪陽村的脫貧史,村干部為成員們講解了洪陽村的脫貧政策。洪陽村脫貧攻堅的政策在于因人而異,村干部講解時便是根據貧困戶的資料進行,每個貧困戶都有獨屬于自己的扶貧方案,在每個貧困戶的家中也設計了扶貧碼,其中包含了該戶的全部信息,同時,每個貧困戶家中都貼有相關的扶貧政策介紹。在國家政策方針的指導下,洪陽村的精準扶貧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制勝法寶,因地制宜、因人施策造就了洪陽村的脫變。

團隊成員與村干部交流 譚詩謠攝

村干部為成員介紹貧困戶信息 王心怡攝
帶領人民創造美好生活,脫貧攻堅不是終點。習近平總書記說過:“接續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走訪當地產業時,團隊成員在村干部的帶領下走進了食品工廠、藥材種植基地等地方,在觀看了洪陽村的多樣產業外,成員們注意到其中的工作人員大部分是本地村民。

團隊成員觀察村民工作 王心怡攝
成員們了解到在洪陽村的產業當中,比如光伏發電等,勞動強度較小的崗位會算作洪陽村的公益崗位,面向村里不方便外出務工的貧困戶開放,收入不多但足夠村民的生活開支需求。洪陽村特色產業的發展帶動村里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向村民提供了就業崗位,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不僅是政府與社會推動鄉村的發展,村民們參與到村中產業的工作中同時也成為了助力鄉村振興的一份力量。曾經的貧困戶如今也能轉化為勞動資源為推動鄉村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洪陽村在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之中,全村上下乘勢而上、接續奮斗,向著美好生活不斷進發。

團隊成員參觀光伏發電場所 譚詩謠攝
與隨行工作人員的交流中,團隊成員們感悟良多。談及洪陽村產業時,工作人員自豪地說:“我們種植藥材的土地,今年一畝土地可以達到一萬以上的利潤,你們可以去看看”。驕傲的話語仿佛在夸贊自己爭氣的孩子。事實上這些藥材地就如村里的孩子一般,它給村里帶來的收入是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團隊成員與村民交流藥材種植情況 王心怡攝
成員們訪談的主要人員之一是洪陽村的村干部,令成員們印象深刻的一句話是:“要認真地深入基層、走進村莊、走近群眾”。基層干部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前線力量,在成員們探索洪陽村的振興之路時,一位村干部說:“鄉村振興首先要組織振興。兩委干部要有擔當和使命感,主動想方設法搞發展,引項目,有好的產業,老百姓看到利益,就會跟著做”。鄉村振興需要產業興旺,只有產業興旺,才能為鄉村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強勁動能。近年來,在洪陽村村干部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洪陽村探索出了多個特色產業,整合鄉村資源,促進產業融合發展。

團隊成員參觀洪陽村石材廠 余紅攝
在我國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成為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洪陽村是一只小小的隊伍,跟隨著引領方向的紅色旗幟,奮力緊跟時代步伐,普通但不平凡地向鄉村振興目標邁進。在億萬中國農民匯聚強大力量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步伐之時,我們作為當代青年更應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為鄉村振興、為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為我國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添磚加瓦。
文字:華中農業大學文法學院赴安徽省阜陽市暑期社會實踐團 劉暢
圖片:華中農業大學文法學院赴安徽省阜陽市暑期社會實踐團 譚詩謠 余紅 王心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