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作為我國農業大省,近年來電商產業發展迅猛。為了深入了解電商對農戶的切實福利的影響,“商興農樂”鄉村振興促進團對的成員們就家鄉附近地區(濟南、日照、聊城、臨沂、菏澤、淄博)考察電商行為對農戶的福利影響,通過線上、線下兩種方式團隊成員們開展了社會實踐調研,并希望以此社會實踐活動發掘真實數據為鄉村振興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實踐道路 本次社會實踐團隊成員分別在濟南,淄博,日照,聊城,臨沂,菏澤地區展開調研,通過線上線下全面收集數據,線上共發500份調查問卷面向不同年齡職業的人群調查電商行業的普及度以及電商對農戶的影響,此外通過地方政府報告閱讀學術期刊論文,調查電商平臺與第三方平臺等方式獲得大量數據,線下團隊成員重點訪問了日照莒縣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看到了電商發展的迅速與電商為農戶帶來的切實福利。收集到的數據經過嚴格篩選、整理和分析,確保調研結果的準確性,并完成數據調研報告。
圖1問卷調查數據
通過這一系列的調研方法與過程,我們旨在揭示電商對農戶福利的實際情況,為今后政策制定和電商發展提供有益參考。
電商的助力使農民的努力有了收獲 科技賦能,農業生產提質增效。調研發現,在電商行為越來越深入的同時,農村農產業的科學技術也得到了提升。據調查近幾年全省部分鄉村積極開展電商助農與電商企業合辦產業園、生態園等高科技農產品產業,截止2022年,單濟南市有電商產業園區+基地34個,其中3個基地被評為國家級示范基地。這些產業多引進新農業專業技術,注重技術提升,強化培訓指導,科技手段提升農業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如濟南市章丘區刁鎮中發農業實施的水肥一體化作業,通過灌溉施肥設備,實現了施肥方便,提高肥效、降低濕度、減少病害發生,從而提高產量和品質。目前這項農業技術在全市得到廣泛應用,覆蓋了95%以上的農業園區(基地),有效節水30%-40%節肥40%以上,提升了農業生產效率,降低了生產成本。
隨著電商平臺在農業領域的深入發展,為農產品銷售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這不僅拓寬了農戶的銷售市場,還有助于緩解農產品滯銷的問題。聊城市深挖電商優勢資源,建基地、搭平臺、育網紅,重孵化、強品牌、促融合,推動直播電商產業發展。數據顯示聊城市2023年1-4月份,全市直播22.5萬場,商品上架143.3萬次,觀看10.8億人次,直播商品銷量1854.2萬件,銷售額9.0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21.6%、57.3%、241.60%、28.7%、20.2%。
電商平臺的深入還為農民帶去了先進的科學技術,促進了農產品的創新,提高了生產效率等,切實提高了農戶的收入水平,促進了農業現代化與鄉村振興,讓農戶們的努力也有了收獲。
來看真實案例 在社會實踐過程中,團隊成員戰仕珂去到了日照莒縣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做了實地探訪。
日照莒縣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是為促進當地農特產品銷售而設立的公共服務平臺。心占地面積約3000平方米,現設有辦公區、培訓區、產品展示區和物流配送區,為電商企業和個人提供一站式服務。2020年成立了抖音MCN機構、抖音公會、拼多多直MCN機構,業務涵蓋自媒體、內容電商、短視頻直播及網紅等領域的內容策劃制作及輸出。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直播基地抖音賬號以及視頻號賬號現有59個,平均每月直播場次200余場。服務中心先后與13處農產品種植加工企業(合作社)、2處農產品倉儲加工企業(中心)建立產品上行合作關系,充分運用淘寶“特色中國莒縣館”京東“中國特產莒縣館”“莒幗云創”“莒縣新零售體驗館”“直播+電商”“微信公眾平臺”等平臺,開展農產品網絡銷售,切實解決了部分農產品銷售渠道窄、銷售難的問題。2024年全縣實現網絡零售額12.45億元,同比增長40%,其中農產品網絡零售額為2.7億元,同比增長46.7%。1-5月份,全縣實現網絡零售額4.96億元,同比增長41.3%,其中農產品網絡零售額為1.36億元,同比增長79.1%。
圖2莒縣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
通過實地探訪,讓團隊對莒縣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對其在推動電商產業發展,促進當地經濟提升方面所起的作用有了更全面的認識。期待莒縣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在未來能取得更大的發展,為推動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電商助農需要繼續發展,為鄉村振興助力 根據調查到的數據和閱讀相關文獻團隊成員也發現了一些問題。電商發展不平衡問題,在山東地區,雖然電商行業整體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但區域之間仍存在明顯的發展不平衡現象。
農戶電商技能培訓需求,隨著電商在農業領域的深入發展,越來越多的農戶意識到電商的重要性,但對于如何開展電商業務,很多農戶仍感到困惑。他們在電商平臺操作、網絡營銷策略、數據分析等方面存在明顯的技能短板,急需專業培訓以提高電商運營能力。
物流分布不均,發展不全面問題。在大多數城鎮中,物流快遞已經融入了人們的生活,調查問卷顯示取樣人群中有近60%的人住所1Km內有快遞站點,而對于部分農村還為引進快遞站點最遠可達50Km,這也反映出來物流以及電商分布的不均勻不平衡問題。另外,部分農產品的儲存要求較高,而物流運輸過程中會造成一定損害,這也是物流發展過程中有待克服的一個問題。
綜上所述,電商在為農戶帶來福利的同時,也暴露出一系列問題與挑戰。解決這些問題,有助于推動電商在農業領域的均衡發展,進一步提升農戶福利。
經過本次社會實踐調研,團隊發現電商對農戶福利產生了顯著的積極影響。首先,電商平臺為農產品銷售提供了更廣闊的市場,增加了銷售渠道,提高了產品知名度,降低了銷售成本,從而有效提升了農戶的經濟收入。然而,在電商對農戶福利帶來積極影響的同時,大家也應看到面臨的問題與挑戰。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電商在農戶福利改善方面的作用。
面對未來,電商在農戶福利改善方面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建議加強政策扶持,促進電商均衡發展,提高農戶電商技能培訓,提升競爭力。只有解決好這些問題,電商才能在農戶福利改善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助力鄉村振興。期待電商與農戶之間形成更加緊密的合作關系,共同開創美好的未來。
稿件作者:管理232張天雨 圖片作者:圖1、2管理232張天雨
團隊成員:管理231戰仕珂 李英潔 閆冰 胡樂樂 鐘曉寧 管理232 張天雨 胡昱璽 田諾 葉雪瑩 殷思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