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為深入了解即墨區茶葉消費市場現狀,挖掘當地茶文化內涵,助力茶葉產業高質量發展,7月20日,山東理工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濃“農”深情,“鄉”約振興實踐團赴即墨區石門村開展專題調研。實踐團成員通過實地走訪茶園、發放調查問卷、與消費者深入交流等方式,收集了關于茶葉消費人群結構、消費者選購偏好、茶旅消費水平以及價格接受度等方面的一手數據。
在調研過程中,實踐團走訪了石門村及附近百余戶居民,發放并回收有效問卷200余份。通過與當地消費者的面對面交流,團隊系統掌握了當地茶葉市場的消費特征和發展潛力,為后續制定鄉村振興實施方案提供了重要參考依據。調研發現,石門村茶葉產業在品牌建設、產品創新和市場拓展等方面仍存在較大提升空間。
圖為實踐團成員調研圖(王躍然攝)
在調研過程中,團隊發現即墨區茶葉消費人群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從年齡結構來看,中青年群體成為茶葉消費的主力軍,他們既注重茶葉的口感與品質,又關注茶葉的健康屬性和文化內涵。而老年消費者則更傾向于傳統的茶葉品類,對本地老字號茶葉品牌有著深厚的情感和較高的忠誠度。從消費場景來看,日常居家自飲是主要的消費場景之一,消費者更注重茶葉的性價比和便捷性;而在商務社交場合,高品質、包裝精美的茶葉則更受青睞,成為人們傳遞情誼、彰顯品位的重要選擇。此外,隨著健康生活理念的普及,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關注茶葉的保健功能,如降脂、減肥、抗氧化等,這也使得功能性茶葉產品在市場上逐漸嶄露頭角。
在對即墨本地茶葉品牌的認知度方面,團隊發現雖然即墨擁有豐富的茶葉資源和悠久的種茶歷史,但本地茶葉品牌的市場影響力相對較弱,與一些知名外地品牌相比存在一定差距。許多消費者對于本地茶葉的了解僅停留在表面,對其品質特點、文化內涵等方面缺乏深入的認識。
在本次調研過程中,我們也發現了一些需要改進的局限性:首先,受眾人群覆蓋面存在不足,200份問卷樣本量相對較小,且主要集中在石門村附近,可能無法全面反映整個即墨區茶葉市場的整體情況;其次,受訪者年齡結構不均衡,青壯年群體占比較高,需要提高其他年齡段的樣本數量;此外,調研時間較短,未能覆蓋不同季節的消費特點變化。這些因素都可能對調研結果的準確性和代表性產生一定影響。
本次調研揭示了茶葉消費市場的三個關鍵特征:中青年主導的消費結構、性價比導向的購買決策、以及分層明顯的茶旅市場。基于這些發現,實踐團成員提出了以下幾點建議:(1)針對主力消費群體開發中高端產品,強化產地認證和質量背書;(2)創新茶飲形式,通過即飲茶、調味茶等產品吸引年輕消費者;(3)設計差異化的茶旅體驗,培育高端消費市場;(4)合理定價策略,在保證品質的同時控制成本。
鄉村振興戰略為茶產業發展提供了歷史機遇。實踐團將持續關注石門村茶產業升級,助力打造"產業興旺、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新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