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潘超紅 劉林杰 鐘雯)7月15日,古丈縣民族中學的階梯教室里座無虛席,一場以“被夸羞恥癥——內耗的根源”為主題的心理健康課程在此溫情開講。這場別開生面的課堂,成為校園里破解青少年心理困境的生動實踐。
課程伊始,“數映紅途”鄉村振興促進團老師播放了一段精心制作的動畫短片:畫面中,成績優異的女生在收到老師表揚時漲紅了臉,連連擺手說“是運氣好”;球場上進球的男生被隊友稱贊時,慌忙解釋“只是碰巧”。這些貼近學生生活的場景引發陣陣共鳴,老師順勢展開講解:“當我們下意識否定夸獎時,看似謙虛,實則在強化‘我不配’的自我認知,這正是內耗的開始。”

隨后展示的趣味漫畫更直觀揭示了心理機制:一幅畫中,“自我否定”像藤蔓纏住心臟,而“接納贊賞”則像陽光穿透云層。在分組討論環節,同學們紛紛分享自己的經歷:“上次作文被當作范文,我趕緊說‘是老師改得好’,其實心里偷偷開心了好久”“被夸籃球打得好,脫口而出‘瞎打而已’,說完就后悔了”。老師逐一點評:“這些習慣性回應背后,是對‘完美人設’的過度追求,害怕承認優秀后就要承擔更高期待。”
課程高潮部分,老師帶領大家進行“真誠回應練習”:當聽到“你這道題解法很巧妙”時,嘗試用“謝謝,我確實花了不少心思琢磨”替代“碰巧想到的”。起初同學們面露羞澀,幾輪練習后逐漸放開,教室里響起此起彼伏的真誠道謝聲。
課后,不少學生在反饋表上寫道:“原來坦然接受夸獎不是驕傲,而是對自己的肯定”“現在終于明白,承認優秀和繼續努力并不矛盾”。班主任們也紛紛表示,課程后明顯感覺到學生更愿意展現閃光點了。這場聚焦心靈成長的課程,不僅幫助學生解開了自我否定的枷鎖,更在校園里播下了積極認知的種子,為心理健康教育增添了溫暖而有力的注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