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球、跳舞、唱歌、剪紙、繪畫……這個夏天,一群大學生志愿者來到郴州市永興縣七甲鄉中心學校,陪伴這里的60名留守兒童一起度過一段美好的夏日時光。
圖為實踐團成員帶孩子們開展紅色拼圖游戲 伍英桃攝
這群大學生志愿者是來自湖南工程學院計算科學與電子學院“星耀七甲 筑夢童行”關愛留守兒童志愿服務團隊的成員,開展了以“七彩假期 情暖童心”為主題的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支教團創新構建“125”關愛模式,該模式以“一心對接 + 線下幫扶、兒童家紡協同 + 德智體美勞五維賦能”為核心架構,通過整合政府、學校、社會組織等多方資源,打造全鏈條、立體化的兒童關愛服務體系,為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提供堅實保障。
圖為實踐團成員在體育課上教孩子們籃球技巧 伍英桃攝
支教團帶著精心籌備的藝術、科學、科技、音樂、舞蹈等一系列極具啟蒙與賦能目標的50余節特色課程與鄉村孩子相遇,課程設計緊扣“五育并舉”理念,打破常規教學模式。讓孩子們開拓視野、培育學習興趣、放飛想象與創造力、提升協作與領導力,培養獨立品格、建立自信,種下一顆勇于追夢的種子。
圖為實踐團全體成員走訪調研時的合照 伍英桃攝
據悉,“135”關愛模式通過系統化設計與創新實踐,有效滿足留守兒童多層次需求,構建起政府主導、學校協同的兒童保護支持體系。該模式對推動兒童關愛事業高質量發展具有積極示范作用和深遠社會影響,讓每個孩子在關愛中點亮希望、向陽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