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助力非遺文化的傳承,于今年7月,湖北第二師范學院“非遺+”社會實踐隊奔赴湖南岳陽的洞庭湖小鎮開展“木刻版畫”的實踐活動,隊員們在老師指導下,親手感受“以刀為筆、以木為紙”的傳統技藝,讓沉睡在木版上的文化記憶在指尖蘇醒。
活動伊始,非遺傳承人向大家講述了木刻版畫的歷史與發展。隨后,他細致演示了從選材到成畫的全過程:先將梨木板打磨光滑,再把設計好的圖案拓印其上;握刀時需凝神聚力,陰刻要“穩準狠”,刻出的線條如湖岸般利落;陽刻則講究“緩而勻”,保留的木面似灘涂般溫潤。
聽完了傳承人的介紹與教學,隊員們對木刻版畫的了解更深刻了,每個人都躍躍欲試,雖然拿起刻刀時雖略顯生澀,卻格外專注。隨著木板上的木屑簌簌落下,原本平整的木板上漸漸顯露出每個隊員各自設計的圖案。
雕刻完成后,眾人又在傳承人的指導下學習了調墨、滾涂、拓印的技巧。其中最常用的工具是木蘑菇和馬蓮,而我們選擇對新手較為友好的馬蓮,當油墨均勻覆蓋木版,宣紙輕覆其上,再用馬蓮細細按壓,揭開的瞬間,刀刻的紋路以油墨的方式在紙上清晰浮現,帶著手工特有的溫度與質感。不少隊員都興奮的舉起自己的作品合影。
整個體驗過程是在刀木相觸間感受傳統技藝的精妙,讓指尖與文脈相連,讓隊員們都留下了一份獨一無二的手作記憶。此次體驗活動不僅讓實踐隊隊員們親身體驗了木刻版畫的創作樂趣,更在刀木相觸間,拉近了當代青年與非遺傳統文化之間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