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埂傳聲韻,推普潤鄉心 —— 河南科技大學實踐團槐莊推普記
為讓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清風吹遍鄉野,為鄉村文化振興注入鮮活動能,2025年7月17日,河南科技大學信息工程學院(人工智能學院)的“紅‘芯’智頌,‘語’路同行”推普實踐團走進洛陽市伊川縣槐莊,開展以傳統文化傳承為導向的推普實踐活動。
圖為推普團與村干部合影留念古村蘊家脈,家風盼傳揚槐莊的晨霧里藏著千年故事。這座北依龍門風景區、西臨焦枝鐵路的村落,新石器時代的遺址與永和古寨的殘垣鐫刻著歷史印記,而世代延續的家風家訓。 更是村落文化根系里的珍貴養分。
推普團一行,在講解人員的帶領下參觀馬氏祠堂。從泛黃族譜里的先輩誡訓,到口耳相傳的家族故事,這些承載著鄉土倫理、價值傳承的文化符號,因方言表述的局限,在向外傳播時易產生理解隔閡,所以推廣普通話成了破局關鍵。這不僅是提升鄉村教育、促進經濟發展的需要,更是傳承傳統文化、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一環。
圖為講解人員帶領實踐團參觀馬氏祠堂
院落話家常,溫情融教與學
實踐團成員輕叩門框、跨過門檻,走進槐莊一戶戶院落。他們圍在村民身旁,以“話家常”的方式可開啟推普工作:“奶奶,‘你吃早餐了么?’用咱洛陽話怎么說呀?”“你吃早起飯了某?”“那‘明天要下雨’呢”“明兒個要下雨嘞!”。一問一答間,方言與普通話的差異被生動展現。成員們結合生活場景,耐心講述規范用語的應用。成員們還將反詐知識融入其中,通過過案例提醒村民:“奶奶,要是您接到電話說中了大獎,可先別急著激動,咱得先核實清楚——這就是十有八九的電信詐騙!”
圖為推普團成員與村民話家常
田埂作課堂,勞作伴聲長
田埂上的課堂,最是生動。綠意漫過腳踝的農田里,農民伯伯指著作物教隊員辨認 “春播的谷、夏種的豆”,隊員們便借著勞作的間隙,把 “灌溉”“施肥” 的字音融進風里,把 “鋤頭”“鐮刀” 的讀法摻進泥土的芬芳。汗珠墜落在田壟上,濺起的不僅是塵土,還有夾雜著鄉音與普通話的笑聲,那是最質樸的教學相長。
圖為農民伯伯教農藝,推普團傳普通話
聲入鄉野里,推普助振興
鄉音是根,深扎故土;普通話是翼,翱翔四方。當字正腔圓的聲線匯入田壟阡陌,溝通的壁壘化作發展的通途。推普,不僅讓鄉親們緊握時代的“麥克風”,更讓沉睡的村落聽見世界的回響——鄉村振興的壯闊和聲,正從每一句清晰地表達中,澎湃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