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彩光燈照童心 化學魅力引探索
——重慶師范大學化學學院赴綦江開展暑期三下鄉實踐活動
為了讓社區兒童近距離感受化學魅力,激發對科學的探索熱情,2025年7月18日,重慶師范大學化學學院“綦水啟源,蒙趣化行”志愿服務團隊走進了綦江區文龍街道,為九龍社區的小朋友們帶來了一場奇妙的星星彩光燈科普活動。此次活動以“觀察+實踐+總結”為模式,讓小朋友們在動手操作中直觀地感受到化學反應的獨特魅力,為社區小朋友的暑期生活增添了濃厚的科學氛圍,也點亮了他們心中對科學的好奇與熱愛。
在活動籌備階段,志愿者們將小蘇打、色素、食用油和白醋等實驗材料有序地擺放在桌子上。這些看似常見卻又充滿“神秘感”的物品,宛如一道道神秘的寶藏,瞬間勾起了小朋友們強烈的好奇心。他們如一群蓄勢待發的小科學家,紛紛圍在桌子旁,眼睛里閃爍著興奮的光芒,迫不及待地想要開啟這場奇妙的科學探索之旅。
理論講解環節,志愿者用通俗易懂且生動形象的語言向小朋友們講解了實驗原理。他們詳細地介紹了不同液體之間由于密度差異而產生的分層現象,以及小蘇打與白醋相遇后發生奇妙反應,從而產生二氧化碳氣泡的知識。為了讓“密度”和“化學反應”這些抽象的概念變得更容易理解,志愿者們巧妙地結合了油和水不相溶、汽水冒泡等生活中常見的現象進行類比,同時還通過精彩的動畫演示,將微觀世界的反應過程直觀地展現在小朋友們眼前。小朋友們聽得津津有味,眼神專注而充滿渴望,時不時地提出問題與志愿者互動,現場氣氛活躍而熱烈。

志愿者帶領小朋友做實驗 吳思逸攝
動手實踐時刻,是孩子們最期待的環節。志愿者將小朋友們分組,全程護航指導。小朋友們先小心翼翼把白醋滴入塑料杯,再加入小蘇打,瞬間,杯子里開始 “咕嚕咕嚕” 冒泡,像藏著一群歡快跳躍的小氣泡。有的孩子趕緊加入色素,紅的、藍的、綠的色素融入反應液,讓氣泡也染上繽紛色彩。接著,用手電筒放在杯子底部。“快看!氣泡像星星在發光,好美!” 小朋友們感嘆道。隨著反應持續,模具里的液體不斷冒泡,孩子們的歡呼聲此起彼伏,整個過程充滿了驚奇與樂趣。此外,志愿者引導小朋友們邊操作邊思考,培養他們的觀察力和探究精神,讓小朋友們在實踐中不斷成長與收獲。
小朋友在志愿者指導下制作的星星彩光燈 蕭佳欣攝
小朋友在志愿者指導下制作的星星彩光燈 蕭佳欣攝
實驗結束后,實踐團開展了“結果與總結”分享會。志愿者們帶領大家仔細地梳理了液體分層、氣泡動態等現象,深入地總結了密度原理的應用和反應平衡的本質。小朋友們踴躍發言,興奮地分享了自己觀察到的“氣泡旅行”和“顏色變化”等現象,在交流中對科學知識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綦水啟源,蒙趣化行”志愿服務團隊表示,選擇這個實驗是因為實驗材料在日常中隨處可見、實驗現象直觀明了,能夠讓孩子真切地體會到“科學就在身邊”。自19世紀以來,化學探索不斷發展,如今通過趣味實驗走進社區,正是傳承探索精神的一種重要方式。希望借此活動讓小朋友們發現生活中的科學奧秘,激發他們對科學的探索熱情,點燃他們心中對未知世界的向往。
本次活動不僅踐行了“以趣味實驗傳遞科學”的理念,更彰顯了高校服務社會的責任擔當。通過將科學知識轉化為觸手可及的趣味實驗,團隊成功搭建了科學教育與社區實踐的橋梁,為小朋友們打開了探索自然奧秘的大門。這種“沉浸式科普”模式有效激發了青少年的科學興趣與創新思維,對培養具備科學素養的未來人才具有積極意義。未來,“綦水啟源,蒙趣化行”志愿服務團隊將持續深化與社區的合作機制,結合重慶師范大學化學學院的學科優勢,開發更多貼近生活、主題多元的科普課程。此舉不僅助力社區打造“學習型、創新型”文化氛圍,更響應了國家關于加強青少年科學教育、提升全民科學素質的戰略號召。科學探索永無止境,而點燃一顆顆好奇心的火種,正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原動力。重慶師范大學化學學院將繼續發揮高校資源與社會服務優勢,攜手社區共同培育熱愛科學、勇于創新的新一代,為構建全民科學素養社會貢獻堅實力量。
來源:化學學院
日期:2025年7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