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5日,華南師范大學物理學院四進永和服務隊成員潘芷怡在廣州市黃埔區永和街社工服務站開展了主題為“走進電磁的世界”的科學小課堂課程。課程主要分為介紹電磁概念、了解歷史背景、親手操作實驗三個部分,旨在以“寓教于樂”的方式,帶領同學們在科學的海洋中遨游,讓探索的種子在心中生根發芽。
課程伊始,授課老師通過一個小魔術引出今天的授課主題“電磁”。通過詢問小朋友 “是否可以在手不觸碰小鐵片的前提下,拿起小鐵片”的問題,老師引導小朋友們運用老師手上的工具進行嘗試。在授課老師的啟發下,小朋友們也逐步拓展自己的思維,提出許多嘗試的方法,最終成功讓一根普通的鐵針在通電后吸起小鐵片,同時小朋友們建立起了電磁鐵的初步認識。
在此基礎上,授課老師通過“拆字分析”讓小朋友們依次對“電”“磁”兩個概念進行思考。授課老師帶領大家思考“電”“磁”物理現象在生活中的運用和現象,小朋友對此問題展開了熱烈的討論,爭先恐后地舉手發言。在明確了“電”“磁”這兩個概念后,授課老師由此指出“電磁鐵”的概念,由淺入深地帶領小朋友們進行電磁這一概念的認識和學習,小朋友們都緊跟老師的思路,從不同角度提出自己的理解。最后授課老師進行了總結,小朋友們對電磁有了更全面的認識和理解。
在了解完理論的知識后,授課老師安排了分組實驗比賽,用“寓教于樂”的方式,讓小朋友們化身“小小科學家”,五人一組合作制作電磁鐵,限時10分鐘,利用鐵針、導線、電池和小鐵片制作簡易電磁鐵,比賽哪組能最快將小鐵片從一個杯子移到另一個杯子。實驗過程中,同學們團結協作,嚴格遵守安全規則,現場氣氛熱烈。
課程尾聲,授課老師巧妙地將理論知識與生活實踐相結合,具體展示了電磁技術在電鈴中的應用和其他現實案例,讓同學們認識到科學離生活并不遙遠。這堂妙趣橫生的實驗課不僅為孩子們打開了電磁世界的神秘大門,更在他們心中播撒下求知的火種。
通訊員:潘芷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