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3日,蘭州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點亮星燈”暑期社會實踐隊抵達甘肅省臨夏市東鄉族自治縣民族中學,正式啟動為期一周的關愛少數民族留守兒童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當日下午,實踐隊與東鄉縣民族中學聯合舉辦開班儀式,民族中學安校長、材料學院領隊教師李雙辰及全體實踐隊員、參與本次實踐活動的民族中學學生共同出席儀式。
開班儀式上,東鄉縣民族中學安校長首先代表全校師生對實踐隊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安校長指出,東鄉縣民族中學長期承擔著少數民族地區基礎教育重任,但受限于地理環境與經濟條件,留守兒童群體仍面臨教育資源不均衡、心理健康關注不足等問題。“蘭州理工大學實踐隊的到來,為學校注入了新鮮活力,也為孩子們打開了一扇看向外界的窗口。”安校長強調,希望實踐隊員以專業素養與青春熱情,助力學生成長,同時促進校地雙方在教育教學、文化交流等領域的深度合作。
圖為東鄉民族中學安校長及材料學院領隊老師李雙辰 劉文博攝
隨后,材料學院領隊教師李雙辰代表實踐隊發言。李老師表示,本次實踐以“關愛留守兒童·助力鄉村振興”為主題,旨在通過課業輔導、素質拓展、心理關懷和科技科普等多元化活動,幫助留守兒童樹立自信、拓寬視野。李老師提到,實踐隊特別設計了“科技手工坊”等特色模塊,結合材料學科專業優勢,引導學生動手實踐,激發科學興趣。“教育是民族振興的基石,我們愿以點滴行動,為東鄉縣的教育事業貢獻綿薄之力。”李老師呼吁全體隊員以責任擔當踐行青春使命,用實際行動詮釋“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
儀式結束后,實踐隊立即開展破冰活動。隊員與學生們通過“自我介紹”“你畫我猜”“文化拼圖”等互動環節,迅速拉近距離。來自東鄉族、回族、漢族的學生們踴躍參與,現場歡聲笑語不斷。實踐隊還設計了“心愿樹”環節,鼓勵學生寫下近期目標或困惑,并由隊員提供一對一跟進解答。
圖為破冰行動過程中留影記錄 劉文博攝
為精準了解學生情況,實踐隊分小組建立班級,通過自我介紹的方式,詳細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家庭背景和個人興趣愛好等。據初步統計,該校留守兒童占比達60%,部分學生存在基礎薄弱、自信心不足等問題。針對此情況,實踐隊優化教學方案,將每日活動分為“基礎鞏固”“興趣拓展”“體質素養”三大板塊,并制定個性化幫扶計劃。例如,為學生開設暑期作業輔導答疑,為具有藝術興趣的學生提供繪畫、剪紙等美育課程。
作為蘭州理工大學材料學院的特色實踐品牌,“點亮星燈”項目已連續五年赴東鄉縣開展支教。本屆實踐隊由12名本科生組成,來自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焊接技術與工程和功能材料等專業,團隊成員主要為中共預備黨員和共青團員。實踐期間,隊員們將結合學科特色,開展“材料科學小實驗”“3D打印技術科普”等活動,引導學生感受科技魅力。
東鄉縣民族中學老師對實踐隊的前期籌備給予高度評價:“隊員們不僅帶來了知識,更帶來了先進的育人理念。這種‘專業+志愿’的模式,為民族地區教育創新提供了新思路。”
圖為實踐活動開班儀式過程記錄 劉文博攝
目前,“點亮星燈”實踐隊已全面投入教學工作中。隊員們表示,將以“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為宗旨,在服務留守兒童的同時,深入調研民族地區教育現狀,為鄉村振興戰略貢獻青年智慧。正如實踐隊隊長、材料學院2023級學生劉赟澤所言:“我們愿做一座橋,連接知識與希望;愿為一盞燈,照亮成長之路。”
圖為“點亮星燈”團隊成員合影 王義澤攝
此次開班儀式的順利舉行,標志著蘭州理工大學“點亮星燈”暑期社會實踐隊與東鄉縣民族中學的交流溝通的持續發展。為少數民族地區教育事業發展注入持久動力。(通訊員劉文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