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部分,為進一步深入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非遺保護傳承工作的重要論述精神,7月3日,江西農業大學工學院“工益新鋒”社會實踐團來到江西資溪烏石鎮,深入了解非遺文化,感受傳統技藝的獨魅力與傳承人的堅守情懷。
圖為實踐團與非遺傳承人合影 余有航攝
(一)山歌嘹亮:追憶畬族千年記憶
畬族山歌是畬族文化的核心載體,是畬族人民認同的“精神紐帶”。懷著崇敬與期待,實踐團隊前往畬族山歌非遺傳承人蘭光有爺爺家中拜訪,聆聽古老旋律背后的文化故事。蘭光有爺爺積極投身于畬族文化的保護與傳承工作,對每一段山歌都銘記于心,并毫無保留地傳承給年輕一代。他帶領團隊成員共同回顧了畬族山歌的歷史以及他與山歌之間的不解之緣。提起畬族山歌,蘭爺爺眼中閃爍著光芒,他說道:“畬族沒有文字,祖祖輩輩的故事、情感,都藏在山歌里。”成員們還跟隨蘭光有爺爺學習了山歌的演唱方式與技巧,在聆聽與學習的過程中,成員們更加貼近了畬族山歌這一傳統文化的獨特古韻,感悟到山歌中所承載的這個民族的歷史記憶與生活智慧。
圖為實踐團成員拜訪畬族山歌非遺傳承人蘭光有 楊興愷攝
(二)藥香四溢:觸摸傳統醫藥智慧
實踐團成員來到新月村村長藍啟東家中拜訪,藍村長是畬族草藥的非遺傳承人。資溪當地自然資源豐富,生長著種類繁多的草藥。村長對這些草藥的特性、功效和使用方法了如指掌。成員們跟隨藍村長來到草藥園里學習,園內分布著艾草、防風、紫蘇草等幾十余種藥用植物。藍村長向成員們介紹了各類草藥的藥性與功效,并結合實地教學,從植物形態特征、生態習性切入,系統講解畬族草藥的辨識方法。教學中,藍村長還普及了中藥“十八反”“十九畏”的配伍禁忌,為成員們闡釋了傳統醫藥的安全用藥原則。成員們紛紛表示,此次學習打破了對傳統草藥的固有認知,認識到非遺醫藥文化中蘊含的嚴謹性與生命力。
圖為畬族草藥非遺傳承人藍啟東為成員們介紹各類草藥 李翼攝
(三)婚俗傳情:體驗民族浪漫風情
畬族婚俗承載著畬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延續著古老而獨特的文化傳統,是畬族民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成員們走進村寨,深入體驗畬族別具一格的婚俗文化。在當地人的講述與展示中,成員們詳細了解到完整的畬族婚俗流程,認識了象征吉祥的鳳凰嫁衣、寓意祝福的定親信物。成員們有幸與當地村民共同模擬了婚禮環節,扮演迎親隊伍、伴郎等角色,親身體驗了攔路、對歌、“行嫁酒”等趣味十足的婚俗活動,真切感受到了畬族婚俗文化的浪漫。斟滿米酒的雕花銀碗、繡著鳳凰紋樣的紅蓋頭,以及此起彼伏的山歌聲,讓大家沉浸式感受到畬族婚俗中蘊藏的浪漫情懷與文化底蘊。
圖為實踐團成員與當地村民共同模擬婚禮流程 鄭慧倫攝
此次跨越技藝界限的實踐活動,讓成員們真切觸摸到非遺文化的生命力,也更堅定了傳承與保護非遺文化的決心。今后,團隊將通過多種形式宣傳資溪的非遺文化,為非遺傳承貢獻青春力量,讓非遺文化在新時代煥發新的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