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迎來80周年。八十年前,萬千華夏兒女于槍林彈雨中挺身而出,以血肉之軀筑起民族脊梁,換得山河無恙;八十年后,那份鐫刻在基因里的赤誠,仍在中華大地上激蕩回響。7月9日至11日,“向黨于心,實踐與行”愛國主義教育實踐團與“舞韻芳華,實踐筑夢”志愿服務隊走進重慶市萬州區,在申科烈士紀念碑、萬州區烈士陵園及九五慘案紀念館開展系列祭掃與學習活動,以青春之名叩響歷史之門,用實踐之行傳承抗戰精神。
[豐碑矗立:在烈士故事中觸摸紅色初心] 7月9日的申科烈士紀念碑前,蒼松翠柏靜立如默。團隊成員身著統一服裝,列隊肅立,目光聚焦碑上“申科烈士永垂不朽”八個鎏金大字——陽光拂過碑面,那些凹陷的筆畫仿佛仍在訴說著跨越時空的壯烈。默哀畢,團隊成員輪流講述申科烈士的生平。
[陵園追思:以肅穆儀式傳承英烈精神] 7月11日的萬州區烈士陵園,草木蔥蘢間,紀念碑直刺蒼穹。團隊成員手捧白菊,踩著青石板路緩緩前行,空氣中彌漫著莊重與追思。
敬獻白花、垂首默哀、繞行紀念碑……每一個動作都輕得怕驚擾了長眠的英烈。當目光掃過碑上密密麻麻的姓名,不少成員紅了眼眶——那些被歲月磨平棱角的字跡背后,是本該與我們一樣笑對朝陽的生命,卻在民族危亡時選擇了“向死而生”
[展館銘記:從歷史慘案中汲取奮進力量]離開陵園,團隊走進萬州區九五慘案紀念館。推開厚重的展館大門,1941年9月5日的硝煙仿佛撲面而來:泛黃的照片里,被炸塌的街巷還冒著黑煙;展柜中,銹跡斑斑的彈片、燒焦的衣角、扭曲的鐵器,無聲訴說著日軍轟炸萬州時的浩劫——那天,防空警報撕裂長空,長江碼頭的哭喊與爆炸聲交織,數千平民在烈焰中殞命。參觀后的分享會上,成員們的聲音都帶著沉重:“九五慘案不是過去式,是敲給我們的警鐘——國家弱則百姓苦,民族強則人民安。”那些浸著血淚的歷史,從來不是要我們沉溺傷痛,而是要帶著這份警醒,一步步走向更堅實的未來。
三天時間,三處紅色地標,年輕的腳步在歷史與現實間穿梭。從申科烈士的國際大義,到陵園英烈的家國情懷,再到九五慘案中民眾的不屈風骨,紅色基因的脈絡在實踐中愈發清晰。
抗戰勝利80周年,是回望來路的里程碑,更是再啟新程的起跑線。紅色文化從不是博物館里的標本,而是流淌在血脈中的力量。當代青年的使命,就是讓這股力量在實踐中沸騰——像申科烈士那樣勇敢,像陵園英烈那樣擔當,像九五慘案中的百姓那樣堅韌,用青春續寫民族復興的答卷。
風拂過萬州的長江岸,年輕的身影漸行漸遠,但那些刻進心里的紅色記憶,早已成了永不熄滅的火種。英雄未遠,精神永存,這便是對歷史最好的告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