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弋涇行” 團隊對話非遺傳承者 漫溯查濟古鎮覓文脈薪傳
發布時間:2025-07-11 閱讀:
為深植鄉村振興之壤,探賾傳統文化賦能鄉野發展的靈犀路徑,7 月 4 日,臨床醫學系 “紅弋涇行” 暑期三下鄉實踐團隊踏足涇縣,與省級非遺涇縣油布傘制作技藝傳承人鄭國民圍爐夜話,亦漫溯查濟古鎮,細品地方文脈傳承與鄉村生長的肌理。
鄭國民的油紙傘工坊內,竹影搖窗,桐香漫室。團隊成員靜觀油布傘從毛竹選材到桐油敷面的全序指尖功夫 —— 這門肇始于明代的技藝,以本地翠竹為骨、棉紙桐油為裳,在歲月長河中流轉數百年。面對技藝傳續遇冷、青年匠才稀缺的困局,工坊巧融徽派飛檐、煙霞山水入傘面,讓現代文創傘成為非遺與市場對話的詩箋。
繼而,團隊叩訪查濟古鎮,青石板路上屐聲輕叩,明清建筑群中雕梁低語。140 余處古建靜靜矗立,徽派 “三雕” 的玲瓏巧思與村落水系的婉轉布局,皆是時光鐫刻的文化密碼。成員們以屐痕為筆、鄉語為墨、客言為箋,摹繪出古鎮在文化守護與業態勃發中的機遇與挑戰。
此番探幽為傳統文化賦能鄉村振興積蘊了鮮活素材。后續,團隊將綰合非遺技藝與古鎮文脈,探尋文化保育、健康服務與鄉村發展共生共榮的新章。
撰稿人:臨床醫學系 “紅弋涇行” 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團 郭瑤、楊露
作者:安徽醫科大學臨床醫學院臨床醫學系 紅弋涇行暑期社會實踐團 楊露、郭瑤 來源:安徽醫科大學臨床醫學院臨床醫學系 紅弋涇行暑期社會實踐團 楊露、郭瑤
三下鄉推薦
- 賦能非遺竹編,科技助力傳承
- 重慶人文科技學院“一‘科’青‘蔥’,‘合’力助‘農’”實踐團走進萬州恒合土家族鄉,挖掘非遺竹編文化,展示智能農機。手藝人演示竹
- 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