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3日,江西農業大學工學院“工益新鋒”實踐團赴江西省資溪縣高阜鎮竹科技博物館,開展“竹間溯文脈,館內探科潮”主題三下鄉實踐。實踐團沉浸式感受當地特色竹產業文化,直觀領略前沿科技突破傳統應用的邊界,深度探究傳統產業與科技的融合路徑。
圖為實踐團合影 余有航攝
成員們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走進展館的竹源探秘區。通過詳實的圖文資料與珍貴的實物展品,成員們系統了解竹子的生長特性、品種分布,以及當地竹文化的千年傳承脈絡。成員們深切體會到,竹文化底蘊深厚、源遠流長,不僅承載著一方水土的集體記憶,更凝結著當地先民的智慧與汗水。每一道編織紋路、每一件傳統器具,都訴說著古老技藝的傳承與堅守。
圖為實踐團成員學習竹文化 吳建衡攝
成員們步入科技賦能區,直觀感受到竹產業與現代科技碰撞出的創新活力。陳列柜里,竹纖維制作的切菜板、環保餐具整齊排列,竹生物質提取工藝將其轉化為可降解塑料原料,竹纖維紡織技術讓竹子化身柔軟衣物,拓展竹制品在日常用品領域的邊界。墻面懸掛的竹編字畫更是驚艷,細如發絲的竹絲,編織出山水花鳥的神韻,讓竹成為傳遞東方美學的藝術載體。傳統竹產業在科技的賦能下,早已突破固有邊界,從簡單的生活用品制造,拓展到環保材料等多個領域。從實用物件到創意藝術,竹子多元應用背后,是竹科技的一次次突破。
圖為實踐團成員參觀科技賦能區 熊雯晞攝
在工藝體驗區,實踐團成員立足專業視角,深度解碼竹工藝中的匠心智慧。土木工程專業成員運用結構力學知識,對傳統竹編器具的結構穩定性進行分析;機械設計制造及自動化專業成員結合精密制造技術,針對榫卯連接部位提出加固優化方案;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成員運用數字信號處理技術,對畬族特色竹編紋樣進行簡易采集與頻譜分析,輔助改進竹編工藝,推動傳統技藝與現代設計理念融合。實踐團各成員發揮專業特長,將現代技術與傳統匠心相結合,從結構優化、工藝改良等多方面入手,為竹工藝的傳承與現代化發展提供新思路。

圖為實踐團成員對竹制品結構進行相關分析 滕婧堯攝
此次實踐中,工學院學子以“精工治學,明德篤行”院訓為指引,將專業知識轉化為推動科技發展的實際行動,在傳承竹文化匠心精神的同時,用科技創新為傳統產業發展注入新動能。今后,實踐團將持續深耕鄉村特色產業,用專業知識服務社會,以青年擔當踐行新時代高校學子的使命,讓院訓精神在科技賦能鄉村的實踐中綻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