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瞿傳燕 彭國琴) 盛夏的牛草壩葡萄園,綠意蔥蘢,一串串飽滿的果實垂掛藤下,預示著即將到來的豐收。7月8日,長江師范學院“鉤深索隱”鄉村振興實踐團一行深入松柏村這片充滿生機的土地,將調研的觸角扎根于田間地頭,用雙手感知土地的溫度,聆聽鄉親們最真實的聲音。
聚焦產業:葡萄架下的“田野調查”
實踐團成員首站抵達牛草壩葡萄園,葡萄園負責人熱情接待了實踐團成員。此次實踐團成員的首要目的是對該葡萄園進行調研并拍攝相關照片和視頻對該葡萄園進行推廣。在負責人的帶領下,實踐團成員們首先參觀了葡萄園并了解了葡萄園的大致情況。據實踐團了解,這個葡萄園已經營了10年之久,占地面積共8畝左右,共種植了7種葡萄,目前已經成熟可以采摘的品種是“黑玫瑰”。負責人在講解的同時打開葡萄的保護膜,向實踐團成員展示成熟的葡萄,一串串飽滿的果實垂掛藤下,在陽光的照射下折射出誘人的光澤。實踐團成團還對葡萄的銷售渠道進行了調研,經負責人介紹,他們的銷售方式只要是以線下游客采摘,按斤進行售賣,他的家人也會在網上進行直播售賣……在葡萄藤蔓交織的園地里,“鉤深索隱”實踐團成員們認真傾聽園主介紹。一串串問題,一項項記錄,實踐團力求“鉤”出產業發展的脈絡,“索”尋特色農業增值的密碼,為后續分析松柏村“甜蜜產業”的現狀與潛力積累一手資料。
.jpg")
.jpg")

融入鄉情:玉米堆旁的“指尖課堂”
調研不止于“問”,更在于“行”與“融”。實踐團成員主動走進農家院落,挽起袖子,與村民一同投入到剝玉米粒的勞動中。村勞作間隙,屋檐下的陰涼處成了最自然的交流場。團員們圍坐村民身旁,聽他們嘮起家常里短,談論子女教育、醫療養老、村莊變化等最關切的日常話題。實踐團們也詢問了村民們該村的相關情況,據村民們描述,這個村子里共有10幾果園,包括李子,桃子,葡萄等等。對于村民們來說,種植這些水果不僅僅是為了售賣,也是為了方便自己。他們的銷售模式基本都是游客采摘,能賣的就盡量賣,不能賣的就平常自己摘來吃吃,喂喂家里的牲畜。在實踐團成員與村民們交談期間,他們能夠深切的體會到村民們對生活的熱愛和積極樂觀的心態。村民這些帶著泥土氣息的鄉音,如涓涓細流,匯入實踐團成員的認知深處,讓他們觸摸到鄉村振興宏大敘事背后真實、具體而充滿韌性的鄉村生活圖景。

青春賦能:田野實踐聯結振興未來
從葡萄藤架下的專業調研到玉米堆旁的揮汗如雨,再到農家小院的促膝長談,“鉤深索隱”實踐團此行踐行了“深入基層、知行合一”的理念。“鉤深索隱”實踐團在實踐中深刻體悟到:雙腳踩在泥土里,才能真正理解鄉親們的期盼。我們看到的不僅是葡萄園,更是一個個充滿活力與期待的鄉村故事。

此次松柏村之行,不僅是一次扎實的產業調研,更是一次深刻的情感融入與國情認知教育。實踐團成員用腳步丈量土地,用汗水澆灌理解,用真誠叩開鄉情。他們帶走的不僅是詳實的數據與鮮活的見聞,更有對鄉村振興戰略落地生根的深切體悟。“下次再來,我們在這等你。”“有空多來玩玩。”“這些孩子可勤快了。”……諸如此類的話語仍然縈繞在實踐團每一位成員的心頭,這不僅體現出村民們的熱情好客,更是讓實踐團成員們感受到了被認同的喜悅。在這片希望的田野上,青春的智慧與汗水,正努力匯入松柏村振興發展的時代洪流——葡萄藤上纏繞的不僅是果實,更是村莊未來的無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