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工大學子赴潛山市開展社會實踐:探秘地質與非遺之美
發布時間:2025-07-08 閱讀:
7月7日,合肥工業大學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星火匠心”實踐團隊一行六人探訪潛山痘姆古陶非遺傳習基地,沉浸式體驗古陶非遺魅力,探索非遺文化傳承與鄉村振興的融合路徑。
挖掘遠古:探秘6000萬年地質密碼
當日上午,團隊踏入求知地質文化村。在求知村村主任鄭志軍的生動解說下,成員們深入了解當地歷史脈絡與地質變遷歷程。隨后,大家來到化石挖掘區域,在專家指導下,手持工具開啟探索。經過細致挖掘,埋藏地下約6000萬年的化石逐漸顯露。這些遠古遺存承載著地球演化的神秘密碼,讓成員們直觀感受到生命演化的神奇與自然的鬼斧神工。
循跡千年:解碼痘姆古陶非遺魅力
離開地質文化村,團隊前往痘姆陶非物質文化遺產區域,“窯望世界,陶禮天下”的醒目標語映入眼簾,彰顯著痘姆古陶走向世界的雄心與以陶為禮的文化自信。在痘姆陶非物質文化遺產展廳中,通過圖文展板與實物陳列展示,成員們系統了解了痘姆古陶的發展脈絡。據悉,痘姆古陶源于新石器時期,傳承六千余年,其古樸原始的制作工藝被譽為"陶瓷活化石",并于2008年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成為潛山文化傳承的璀璨明珠。
匠心體驗:感受非遺技藝溫度
在非遺傳承人黃成紅師傅和涂勝友師傅的悉心指導下,團隊成員開啟陶藝制作初體驗。從揉泥時感受陶泥在掌心變得緊實均勻,到拉坯過程中克服陶泥打滑、歪斜等難題,用穩腕勻力塑造出杯身碗口,再到塑形階段以竹刀木片雕刻花紋、融入創意元素。盡管手法生澀,但每一次與泥土的親密接觸、每一個創作細節,都讓大家深刻領略到傳統手工藝的精妙,是一次向傳統文化和匠心精神的致敬。
對話匠人:聆聽技藝變遷與堅守
在探訪痘姆古陶非遺傳承人涂勝友師傅時,其坦言肩負著延續家族世代相傳技藝的責任,視其為承載家族記憶與文化使命的結晶。面對時代變遷,痘姆古陶正積極轉型:產品從過去主打的“大陶”轉向更適應市場需求的小型陶器,并將“非遺客廳”打造為融合陶藝體驗、研學功能的文化空間。談及傳承現狀,涂師傅指出,因制陶工作辛苦、收入有限,愿意潛心學習的年輕人較少,與當代職業期待存在差距。然而,令人欣慰的是,越來越多走進非遺展廳體驗陶藝的兒童,為這門古老技藝的未來帶來了新希望。
此次痘姆鄉文化溯源之旅,巧妙串聯地質探索與非遺體驗,為團隊成員打開了一扇對話遠古、觸摸人文的窗口,這不僅是知識與技能的收獲,更是文化自覺的喚醒,團隊希望以創新形式推動自然科普與非遺文化的傳播,讓更多人領略傳統文化的魅力,為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
作者:謝麗萍 來源:大學生網報
三下鄉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