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浩瀚宇宙,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是我們不懈追求的航天夢。”習近平總書記歷來關注和重視我國航天事業發展,在多個場合就建設航天強國作出重要論述,引領中國航天開啟全面建設航天強國新征程。2024 年 8 月 19日,西安工程大學赴甘肅酒泉“觸摸航天脈搏,領悟飛天精神”暑期社會實踐團前往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進行學習訪問。
在踏入酒泉衛星發射基地,在導游的細心講解下,實踐團中的一位成員抬頭看向我國發射的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不由得愣了神。在一片荒涼的戈壁灘沙漠中,漫天黃沙飄進人的嘴里,伴隨著強烈的紫外線照射,尤其在當時大部分國人仍然食不果腹,蘇聯專家決定撤出中國,西方世界的封鎖打壓之下,在無數軍人隱姓埋名和科學家無私奉獻下,仍然在惡劣的環境中建造出了眼前這樣的“龐然大物”,很難想象是什么樣的力量和精神能夠支撐他們毅然而然的走下去。當看到在一片荒涼的沙漠中一棵棵胡楊傲然地聳立,實踐團的仿佛找到了答案,它不僅象征了我們質樸嚴肅而堅強不屈的北方的農民,更是在這廣袤土地上一個個來自全國各地遠赴中國大西北支援建設我們的航天基地的官兵和科學家,這枝枝葉葉緊靠團結,力求上進的胡楊,正是我們航天人的自然化身。
就是這樣的想象,讓我們的實踐團成員真正感受到了航天精神的內核:不怕吃苦、力求上進、不畏險阻、尊重自然、崇尚科學。這些寶貴的精神在即便嚴峻的環境下仍能激勵我們的航天工作者勇往直前,將困難轉化成動力,更為我們后人在面對生活和工作中的困難時提供了寶貴的啟發和能量。
(圖為實踐團成員抬頭望向東方紅一號衛星)
隨著導游的腳步,實踐團的成員也走向了地下的發射室,揭開了當年神秘的面紗。當實踐團成員看到當年地下貼的標語,眼眶不經意濕潤起來。在毛主席的領導下我們翻越了三座大山,在一窮二白的年代決心要發展我們的航天事業,“蘇聯人造衛星上天,我們也要搞人造衛星”就在經濟困難,蘇聯撤銷援助的倒逼下,迫使這個中國克服困難,獨立自主地掌握尖端技術。作為新時代的青年團員,我們如今的航天精神已經追趕上世界的先進水平,并且逐步成為世界一流航天強國。看到這樣的字眼,我們不僅對老一輩敢于超越世界水平的精神表示尊敬,更對我們新一代航天人的做出更大的要求。
在小小的發射室,簡陋的設備和惡劣的環境中,“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航天精神此刻已然具象化,指引著后世的航天人承前啟后,在新時代取得更大的成就。
(圖為酒泉衛星發射基地發射塔)
當我們仰望星空,那璀璨的星辰、無垠的銀河,無不彰顯著宇宙的廣袤無垠。在這樣的尺度下,地球乃至人類都顯得如此渺小,仿佛滄海一粟,微不足道。這種對比讓我們不禁思考,在如此宏大的宇宙面前,我們的存在究竟有何意義?我們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在這無盡的時空中,又能留下多少痕跡?然而,正是這份渺小感,也讓我們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更加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夢想與價值。
正是這樣,在中國共產黨的指引下,無數軍人在國家需要,黨需要的前提下,不論何時不問何地,毅然而然來到這里。如今的航天城被我們的官兵建設的更加繁茂,航天事業蒸蒸日上。實踐團成員此刻更加明白當今和平來之不易,即使我們如滄海一粟,更加讓我們勇敢地追求夢想與位置,明白人生的價值。
在往后的生活和學習中,航天精神是一種寶貴的精神財富和強大的精神動力。它激勵著我們在探索未知的道路上勇往直前、不斷突破;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堅持不懈、追求卓越;在團結協作的道路上相互支持、共同進步;在勇于擔當的道路上牢記使命、不忘初心。讓我們共同傳承和弘揚航天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