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更好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鄉村振興的要求,桂林理工大學藝術學院“探鄉里發展·鏡頭映復興”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團隊,2024年7月13日來到桂林市灌陽縣大源村進行傳統中草藥產業的調查研究,將新思路新發展注入到農村產業中去,為傳統中草藥產業帶來新的方向,也使更多的人關注到中草藥的發展行業中來。
綠水青山中的活寶藏入村當日,桂林理工大學派駐大源村第一書記李學來老師帶領實踐團隊參觀了中草藥產業的種植基地,為團隊深入講解了大源村中草藥產業的現狀以及種植情況。在種植基地,實踐團隊看到了許多農民正在進行除草工作,雖然他們的工作非常辛苦,但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笑容,看到團隊的到來,他們也非常熱情的為團隊成員講解種草的生長情況。
從他們眼中我們不僅看到了對中草藥發展滿滿的期待,仿佛還有那些被我們遺忘的許多傳統藥材。面對陌生的中草藥,我們深感愧疚,中醫是中國幾千年來的優秀傳統文化,中草藥更是其中重要的內容,它們不該被我們遺忘,作為當代的青年人不僅要肩負起宣傳優秀文化的責任使命,更要保護和傳承中華瑰寶。在連綿起伏的群山中,中草藥是自然饋于我們的寶藏,是中華文化發展的見證。

圖為實踐團隊與村民合照。中青網通訊員 陸康怡 攝
田野鄉間中的發展標在鄉間、在路口、在田中,我們一路走來,總是遇見許多村民,每一位淳樸的村民見到我們都會說起中草藥在這里的故事,面對中草藥三年的種植周期和繁瑣的維護工作,大家都表示:因為中草藥他們的生活變得好起來,日子越來越幸福,一定要在這里守護好一方水土,保護好綠水青山。看著每一位村民堅定的信心,實踐團隊的成員們也更加深感責任重大,要把中草藥的文化傳承宣傳出去,更要拓展中草藥的多種方式,讓中草藥在時代的潮流中煥發光彩。
我們對大源村中草藥的探尋,發現中草藥種植在鄉村振興中發揮了多方面的積極作用,不僅提高了農民的經濟收入,還促進了社會文化的振興,改善了生態環境,已然成為當地的特色代表。
大源村的村民守護著中草藥文化,而中草藥的發展也在守護著大源村的村民。在鄉村振興的時代篇章中,大源村書寫著屬于他們的奮斗故事。

圖為村民為實踐團隊介紹。中青網通訊員 張夢怡 攝
鄉村振興中的新動力“你看!這些草藥長得好吧!”“這里,那里,全是種植的!”每當詢問起中草藥,村民們都驕傲的指著農田,但是隨著我們的走訪調研的深入,聽到的這些的聲音越來越多“傳承的人少了”,“年輕人都在外面打工”面對鄉村中草藥的種植,我們不禁會發出感慨,遠遠望去,鄉間交錯著年邁的身影,農田遍布村莊,而缺少機械廠房的身影、中草藥對種植條件的要求等等都在阻礙著中草藥產業的發展。雖然草藥發展前路困難,和地處深山的現狀,但村民對中草藥發展的信心從未減退。
中草藥作為鄉村發展中的重要一環,承載著古人幾千年來的智慧結晶,代表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我們有責任和使命將中草藥產業與現代科技相結合,共同碰撞出產業新的未來。
我相信,在助力鄉村振興的時代旋律中,中草藥產業定會助力鄉村新發展,重新煥發生命力,用特色產業筑建復興篇章。(通訊員 冉藝錦 付杰 陸昭羽)

圖為實踐團隊與村民合照。中青網通訊員 李文蝶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