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6日,皖江工學院水利工程學院、管理學院、財經學院的一支青年團隊踏上了前往鳳陽小崗村的征途,以實際行動響應國家“三下鄉”號召,深入基層,探索鄉村振興的新路徑。
走進田間地頭,體驗農耕辛勞。清晨的第一縷陽光尚未完全驅散夜色的寧靜,皖江工學院的青年團隊已整裝待發,他們身著簡樸的衣物,臉上洋溢著對未知的好奇與期待。抵達小崗村后,團隊的第一站便是深入農戶家中,在村民的熱情引導下,青年們親身體驗了傳統農耕文化的精髓——從揮舞鋤頭耕耘土地到烈日下細心地晾曬豆子,再到古老的磨油技藝,每一道工序都凝聚著農人的智慧與汗水。
觀賞鳳陽花鼓,探尋文化根脈。午后時分,小崗村的舞臺上響起了歡快的鼓點,吸引了青年團隊的注意。原來,這是當地著名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鳳陽花鼓的表演。舞臺上,藝人們身著色彩斑斕的服飾,手持花鼓,邊唱邊舞,那高亢激昂的唱腔、歡快活潑的舞蹈,瞬間點燃了現場的氣氛。青年們圍坐一圈,目不轉睛地觀賞著這場視覺與聽覺的盛宴,感受著鳳陽花鼓獨有的藝術魅力。
表演結束后,更有幸參觀了花鼓的制作工坊。在這里,老藝人耐心地向青年們展示了從選材、雕刻、上色到組裝的全過程,每一步都透露著匠人的精心與專注。“看到這些精美的花鼓,我仿佛能聽到它們背后承載的故事,感受到了傳統文化的溫度。”一位同學在參觀后深有感觸地說。
圖為鳳陽花鼓藝人表演。龍婷鳳 供圖
領略剪紙藝術,感受匠心獨運。隨著夕陽西下,青年團隊又來到了另一處文化瑰寶——剪紙藝術的展示區。在這里,他們見證了薄薄一張紙在藝人的巧手下,如何變成一幅幅栩栩如生、寓意深刻的作品。從花鳥魚蟲到人物故事,每一幅剪紙都蘊含著深刻的文化內涵和美好的祝愿。青年們紛紛駐足觀看,對于中國傳統文化剪紙興趣十足。
“剪紙真的太難了,但當我看到大師親手完成的作品時,那種佩服感無以言表。”一位同學在分享自己的體驗時笑道。這次活動不僅讓他們近距離接觸到了中國傳統民間藝術,更激發了他們對文化傳承與創新的思考。
圖為非遺傳承人所做大型剪紙。朱雅楠 供圖
緬懷時代楷模,傳承改革精神。活動的最后,青年團隊來到了沈浩紀念館。沈浩,這位曾經在小崗村擔任第一書記的優秀共產黨員,用自己的生命詮釋了什么是忠誠、什么是奉獻。紀念館內,一件件展品、一幅幅照片、一段段文字,生動地講述了沈浩同志在小崗村工作的點點滴滴,以及他帶領村民致富奔小康的感人故事。
“站在沈浩同志的紀念館前,我仿佛能感受到他那種為民情懷和改革精神。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應該學習他這種勇于擔當、無私奉獻的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團隊領隊在參觀結束后深情地說。
圖為沈浩同志畫像。曹軍陽 供圖
隨著夜幕的降臨,皖江工學院青年團隊的鳳陽小崗村之行也畫上了圓滿的句號。但這次經歷對于每一位參與者來說,都將是人生中一段難忘的記憶。他們不僅親身體驗了農耕文化的艱辛與美好,更深刻領悟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時代楷模的崇高精神。未來,他們將帶著這份寶貴的經歷和感悟,繼續在各自的領域發光發熱,為傳承與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通訊員左張敏 曹軍陽)
圖為實踐團成員合影。陳樹寧 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