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傳承——中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秉心自傳承,杏林意無窮”薪火實踐團醫脈傳承隊專訪孟河醫派第十三代傳承人沈萍醫生
發布時間:2024-08-28 閱讀:
【薪火傳承——中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秉心自傳承,杏林意無窮”薪火實踐團醫脈傳承隊專訪孟河醫派第十三代傳承人沈萍醫生
在中醫學傳承和發展的歷史長河中,孟河醫派作為其中的一個分支,以其獨特的魅力得到了不斷的傳承與發展。薪火實踐團醫脈傳承隊于2024年7月12日上午在常州市薛家人民醫院有幸采訪到了孟河醫派第十三代傳承人沈萍醫生,希望能了解并弘揚中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可以在聆聽中醫藥傳承歷史風云的同時,得以從歷史中探索故事,聆聽聲音,汲取營養。
個人簡介
沈萍,農工黨常州市新北區醫衛支部黨員 ,常州市薛家人民醫院副主任中醫師。她師從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孟河醫派費氏第五代傳承人申春悌教授。擅長治療成人及兒童呼吸系統疾病,消化系統疾病,婦科疾病,工作壓力大導致的內分泌紊亂等。
憶往昔,傳承路漫長
沈萍醫生向小隊成員介紹了孟河醫派悠久的傳承歷史:孟河醫派起源于明朝的費尚有醫師。在當時,為避政治迫害,費尚有醫師逃難到常州孟河鎮,棄儒從醫,開創孟河醫派事業之先河,至今已有三百數十年。孟河醫派鼎盛時期是在清朝——“費馬巢丁”四家崛起:“吳中醫學甲天下,孟河名醫貫吳中”。如果從開創者費尚有醫師算起,她是第十三代傳承人。如果從奠基人費伯雄醫師算起,那么她是孟河醫派費氏第五代傳人,通過“常州市孟河醫派百人傳承培養工程”,從而正式拜師申春悌教授。
沈萍醫生表示,自己很榮幸在老師那里學習到了許多知識,能夠將孟河醫派傳承下去。據她所言,老師申春悌教授從事臨床、科研工作五十年,長期從事病證結合研究。在徐迪華老師基礎上,深化臨界辨證診斷技術研究,提出了病-證-型-治的臨界辨證診療新模式,提出中西醫 “雙重診斷”的病證型融合一體的表達方式,并運用于臨床。又先后出版《中醫證候現代研究理論與實踐》《病癥型結合中醫診療新模式研究方法》專著,顯著提升了當代中醫臨床辨證診療水平,目前正在將該技術傳承給她們這一代學子。
思當今,穩抓新機遇
當今,中國正以越來越堅定的步伐,懷揣著文化自信向未來進發。而中醫藥作為華夏兒女勞動幾千年的智慧結晶,它的傳承也得到了國家的鼎力支持。
在2023年1月,“徐氏中醫臨界辨證診斷技術”入選第六批常州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人就是申春悌教授。1991年,沈萍醫生的老師申春悌教授通過“首屆全國500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正式拜師徐迪華先生,成為徐迪華先生嫡傳弟子。
徐老認為,中醫的診斷核心是正確辨證,而實施辨證有兩大步驟:一是運用望聞問切,二是綜合四診信息從而運用臟腑經絡、八綱辯證方法。
由于四診均是直觀的診法,難以普遍應用儀器作量化診斷,造成了臨床醫師識別、取舍信息的困難;而且現行《中醫診斷學》所描述的證候群是一類模糊的集合,缺乏最低診斷標準和動態診斷,導致臨床中醫任意診斷的局面。而傳承“徐氏中醫臨界辨證診斷技術”就是為了解決證候的辨證標準和動態診斷問題,包括四診信息的量化分級、證的“前沿狀態”和臨界證候(最低診斷標準)等方面,并形成一套技術標準,便于臨床運用,可以提高中青年醫師的臨床辨證水平。
展未來,吾輩當自強
對現在的中醫學子,沈萍醫生給出了以下的學習建議:
1.新一代中醫人最應該重視經典的學習!秲冉洝贰秱返仁侵嗅t的核心所在,每個中醫人都應該認真研讀,在今后的臨床實踐中可以起到指導性作用。
2.中醫要有愛心,有耐心,學會與患者溝通,用心了解病情。能否抓住主病,是鑒別一個醫生水平高下的重要標準。
3. 將中西醫優勢有機結合并靈活運用也顯得尤為重要。沈萍醫生說,申春悌教授曾告訴他們:新時代的好中醫,除了掌握望聞問切,還要懂得CT、核磁,彩超等現代診療技術,中醫思維和現代科學兩手抓。因此,新一代中醫學子應該滿懷激情與自信,手握中醫和西醫知識兩把利劍,在前進的道路上披荊斬棘。
時間銘記夢想的足跡,歷史鐫刻奮斗的功勛。我輩青年身處一個大有可為的時代,重溫孟河醫派的傳承史,從前輩的身上汲取到前進的力量,手握明燭守本心,眼觀四海看風云,最終延續先輩步伐,奔涌青春后浪。而作為新時代的答卷人,中醫傳承者的學子們,更應懷著一顆赤忱之心將中醫藥傳承下去,以奮斗驅蕭索,不負少年時。
作者:南京中醫藥大學薪火實踐團 來源:大學生網報
社會實踐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