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旅風尚,融暖泰寧”——2022級金融學班泰寧文旅調研隊開展實踐活動
發布時間:2024-08-28 閱讀:
2024年8月,福建師范大學經濟學院2022級金融學班泰寧文旅暑期社會實踐隊,深入福建省三明市泰寧縣的尚書第、紅軍街等地,通過與文旅干部座談、訪談當地居民、實地考察、采訪游客、設計文創產品、發放宣傳折頁等方式,開展以“金旅風尚,融暖泰寧”為主題的幫扶泰寧專項活動,旨在感受泰寧當地的旅游業發展,借助專業知識助推泰寧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
為了深入探索泰寧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根源,感受其獨特魅力,并以文化賦能旅游業發展,2024年8月25日,我們踏上了前往博覽苑的旅程,開啟了一場意義非凡的文化探索、傳承與發展之旅。
走進博覽苑,實踐隊員們就被其宏大的規模和嚴謹的布局所震撼。在講解員生動詳盡的講解下,梅林戲的悠揚唱腔、大源儺舞的神秘古韻、精致多樣的燈文化、淳樸的泰寧民俗、傳統的泰寧桿秤制作技藝、地道的游漿豆腐與“狀元糍”美食……每一項非遺項目都埋藏著濃厚的歷史氣息和文化底蘊。通過調研,我們看到了泰寧借助其悠久的歷史文脈不斷發展,激發了我們為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助推泰寧文旅發展貢獻自己力量的熱情。
泰寧素有“漢唐古鎮,兩宋名城”的美譽。自公元958年建縣始,泰寧創造了“隔河兩狀元,一門四進士,一巷九舉人”的科舉奇跡。泰寧古城地處城市核心區,保存著尚書第、晝錦門等一大批歷史遺存和9口古井,較好保留明清時期的建筑風貌和街巷肌理。所以,實踐隊來到地處城市核心區的泰寧古城。參觀欣賞古城美麗的夜景,也通過采訪游客和問卷調查,更加深入了解了泰寧古城的歷史脈絡、文化傳承與當代發展。在實地采訪中,游客們表示,他們感受到了泰寧古城濃厚的文化氛圍,古城保留著古建筑,沒有過度商業化。
8月26日,實踐隊前往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泰寧紅軍街。在土地革命時期,主力紅軍于1931年6月至1933年7月曾三次“解放泰寧,揮師東進”,朱德、周恩來、彭德懷、滕代遠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此指揮戰斗。實踐隊員們在講解員的帶領下,參觀了紅軍街中的“紅軍賦”銅雕群、街面上的革命標語,聆聽先輩們敢為人先、無懼犧牲的英勇事跡;走進朱德、周恩來同志舊居和英勇東方軍主題陳列館,深切緬懷革命先烈,深刻體會革命先輩們不畏艱難、勇于斗爭的崇高精神。
同時,實踐隊員還采訪了當地居民對于目前紅色文化資源利用情況的看法和感受,對泰寧縣旅游發展現狀進行了針對性調研。
烽火已經遠去,那段紅色的記憶卻不曾消散。泰寧縣始終把紅色旅游資源作為保護和開發的重點,目前泰寧紅色旅游景區已成為緬懷先烈、黨員先進性教育、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的熱點基地,紅色旅游成為泰寧旅游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新亮點。
經過了兩天的調研、采訪,8月27日,實踐隊來到泰寧文旅大樓,與文旅局工作人員進行座談,深入了解泰寧文旅發展現狀、政策幫扶、難點問題等。
近年來,泰寧縣通過對旅游文化資源進行整合、盤活,把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建在景區,以文明實踐助推旅游品質提升,還創新推出了“公民認養”模式。該模式由全縣鄉鎮部門單位自愿“認養”古建,實行一對一管理;再由他們委托給經濟能人或第三方公司進行運營,植入業態。而當前泰寧文旅發展面臨的主要難點有:非遺傳承困難、文創收益不佳、文旅競爭激烈等。針對以上痛點,實踐隊員給出了政策性建議,積極為泰寧文旅發展建言獻策。
實踐的最后一天,8月28日,實踐隊員整合資料,形成調研報告;設計文創產品,分發給游客,并積極向游客介紹當地景點。
后續,實踐隊員們還將再接再厲,以調研報告、泰寧文創產品設計、相關短視頻制作推廣等形式,及時將實踐內容轉化為可落地的實踐成果,以青春力量助力泰寧文旅高質量發展,讓青春在實踐中綻放出絢麗之花。
作者:大學生網報 來源:大學生網報
社會實踐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