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樺蔥蔥,紅旅迢迢,追尋紅色記憶,宣傳紅旅文化“綠樺蔥蔥,紅旅迢迢”,追尋紅色記憶,宣傳紅旅文化。2024年7月21日,南京財經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學院“長白山水怪”社會實踐團隊趕赴吉林省,通過參觀磐石市抗日斗爭紀念館紅色革命相關基地,感受紅旅文化,為新時代紅色旅游貢獻青年創新,展現青年力量。巍巍青山埋忠骨,悠悠哀思祭英烈。做為近代史上的抗戰前線,吉林省廣沃的黑土地上誕生了許多英雄人物,紅色精神深植于綿延的長白山脈中,流淌在吉林人的血液里。賡續精神,傳承紅色血脈。
黑土地,紅石魂,在這片肥沃的黑土地上,誕生了多少英雄人物。初入博物館,映入眼簾的是一尊宏偉的雕像,而雕像旁邊有三塊石板自天花板鋪下,三個第一,突出了這片土地的特殊地位,也揭示這這片土地上的人們為抗日斗爭做出的慘烈犧牲。管內通過壁畫和歷史文物,向我們展現了那一段艱辛歲月。由于日軍在東北地區實施慘無人道的“三光”政策,磐石市的人口從一九三一年的二十萬驟降到一九三四年的十三萬,居民流離失所,食不飽腹。在這艱苦卓絕的條件下,白山黑水間涌現了很多英雄人物。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到1945年日本侵略者投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東北抗日聯軍長期堅持進行了長達14年不屈不撓的斗爭,開辟了全國最早、堅持時間最長的抗日戰場,給日偽軍以沉重的打擊,成為全國抗戰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圖為紀念館介紹圖片 通訊員 高愷妍 供圖)
而這其中給我們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八女投江的故事:1938年10月,抗日戰爭時期在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林口縣烏斯渾河,東北抗日聯軍的8名女戰士,在指導員冷云率領下,與日偽軍展開激戰。她們主動吸引日偽軍火力,使部隊主力迅速擺脫敵人的攻擊,但卻被敵軍圍困河邊。在背水戰至彈盡的情況下,她們面對日偽軍逼降,誓死不屈,毀掉槍支,挽臂涉入烏斯渾河,高呼:“打倒日本帝國主義!”高唱《國際歌》,集體沉江,壯烈殉國。習近平總書記高度評價楊靖宇、趙尚志、東北抗聯八位女戰士是“千千萬萬抗日將士的杰出代表”,指出“東北抗聯精神激勵了幾代人”。在中華民族最危急之時,這些優秀的中華兒女,以錚錚鐵骨戰強敵、以血肉之軀筑長城、以前仆后繼赴國難,譜寫了驚天地、泣鬼神的雄壯史詩。
東北抗聯精神是中國人民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將永遠激勵中國人民克服一切艱難險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

(圖為團隊成員參觀合照 通訊員 高愷妍 供圖)
團隊隊長劉溪月同學表示:“參觀抗日斗爭紀念館是一種深刻的歷史體驗,讓人深深感受到抗日英雄楊靖宇的偉大與堅韌。同時讓人深刻體會到抗聯戰士們的艱苦生活和不屈精神,讓我們更加珍惜現在的生活。通過參觀我們感受到了楊靖宇將軍的英勇和犧牲精神,這種體驗對我們來說是一種精神上的洗禮和升華,激勵我們繼續傳承這種愛國主義精神,并為民族和國家的振興而努力奮斗。這不僅是對歷史的回顧,也是對未來的思考和激勵。”
投稿:南京財經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學院 高愷妍 黃寶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