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黃河是世界文化的發源地,是增強中華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載體,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傳承黃河文化有助于增強民族自豪感,助力中華民族文化的偉大復興,我們要傳承黃河文化,講好新時代黃河故事。所以在本次暑假曲阜師范大學“九曲黃河青春行 溯源拾遺綠色行”實踐隊來到了黃河的下游:濱州市濱城區市中社區韓聲楊村,對在此暑假對黃河流域的文化進行了探究。黃河并不僅僅是生態環境保護的重中之重,并且也是文化起源的發源地。

河流是城市的發源地,為了更好的了解黃河流域文化的發展與變遷,我們在7月中旬對黃河流域城市的變遷進行了資料的考察,黃河流域的城市變遷也反映了人地關系的演變。歷史上,黃河流域的農業發展和城市建設受到了黃河自然環境的影響,同時也體現了人類對自然環境的適應和改造。我們了解到了黃河下游是在山東地區,主要文化起源是龍山文化。“平屋”是黃河下游農村特有的民居,七十年代前,多見于北部,現在已經很少見了,是前輩留下的永久性居住產物。建筑以青磚砌基,半米余壓間草隔潮、泥坯壘墻,兩米余上梁、架檁、蓋箔、壓葦把、后上大泥,這類房子可謂冬暖夏涼,抗風能力強,但防雨性能差,每年春季上泥一次。

在以上的基礎上,我們對黃河文化進一步了解。我們了解到黃河有著母親河文化,同時它也是中國古代思想文化的發源地,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眾多學派的代表人物均活動于此,形成了民族獨特的思想哲學。并且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造紙術、印刷術、火藥、指南針均起源于黃河流域,對世界文明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同時黃河流域也是文學藝術的繁榮地,它催生了許多豐富多彩的文學藝術形式,比如詩經,楚辭等文學經典以及各種戲曲擁有舞蹈等藝術形式。同時黃河文化也代表了中華民族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精神,這種精神成為中華民族共同的心理認同和文化基因。這對我們產生了極大的震撼,原來黃河背后有這么多的文化底蘊。

在7月20號到22號,我們參加了相關的黃河展覽館,從歷史淵源,風俗人情,生態治理等多個方面系統的展示了黃河文化的相關故事,深刻闡述了黃河之水天上來,天人合一,不屈不撓等文化內涵。通過參觀我們了解到了許多知識,同時我們也有反思那么其他人他們到底聊不了解這些文化?為了進一步加深人們對黃河流域文化的認知與了解,我們打算在科技館對小朋友進行一次相關知識的講解。為此同時我們也在當地尋找了相關的工作人員,讓他們為我們上了一堂生動的課。在這個小小的活動中,我們明顯的感受到了一代一代人薪火相傳,共同傳播黃河文化。
黃河文化所蘊含的精神內涵具有重要的時代價值,對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具有重要意義,它不僅是增強中華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載體,是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精神動力。同時它也是中華民族的基本文化符號,承載著華夏文明的集體記憶,是民族感情的重要載體和民族親和力與凝聚力的核心。傳承黃河文化有利于堅定文化自信,為文化強國提供精神基礎。所以我們本次社會實踐進一步了解了黃河文化,并加強了對黃河文化的宣傳與弘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