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實踐】心懷敬意,追憶先烈——走進安陽烈士陵園
在歷史的長河中,有無數的英雄豪杰為了國家的獨立、民族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拋頭顱、灑熱血,他們的事跡和精神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后人前行的道路。為了緬懷革命先烈,傳承紅色基因,河南工業大學信息學院“家鄉記憶:傳承與創新”積極分子暑假社會實踐團隊成員王恒決定參觀當地的烈士陵園,展開一場深刻的精神洗禮之旅。
8月18日上午9時,王恒來到了安陽市烈士陵園。該園于1960年4月開始動工修建,1963年春正式建成,并先后建有革命烈士紀念碑、安陽革命史紀念館、無名烈士紀念雕塑等,園區內現安葬烈士465名,其中有名烈士墓區安葬357名,著名烈士有澎湃警衛團團長劉慧儉、紅軍指揮員郭聲鏞、國際主義戰士梅庚年、金融衛士夏蕾等。
圖1 安陽市烈士陵園門前留影
進入陵園,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那座雄偉壯觀的革命烈士紀念碑。紀念碑高高聳立,猶如一把利劍直插云霄,象征著革命先烈們的英勇無畏和不屈不撓的精神。碑身上刻著 “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八個大字,在陽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輝,讓人肅然起敬。靜靜地站在紀念碑前,凝視著那八個金色的大字,心中涌起一股強烈的敬意和感慨,仿佛看到了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無數的革命先烈們為了國家的獨立和民族的解放,義無反顧地投身到革命斗爭中。他們在戰場上奮勇殺敵,不怕犧牲,用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曲壯麗的英雄贊歌。
圖2 參觀革命烈士紀念碑
離開紀念碑,來到了烈士墓群,這里安葬著眾多安陽的革命烈士,每一塊墓碑都承載著一段歷史,每一段故事都激勵著人們要珍惜和平,銘記歷史。墓碑上都刻著烈士的姓名、籍貫和生平事跡,緩緩地走過每一座墓碑,仔細地閱讀著上面的文字,感受著革命先烈們的偉大精神。有的烈士在抗日戰爭中,與日本侵略者進行了頑強的戰斗,為了保衛家鄉,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有的烈士在解放戰爭中,為了推翻國民黨的反動統治,為了建立新中國,英勇奮戰,最終倒在了戰場上。為了表達對革命先烈敬仰和緬懷之情,團隊成員在紀念碑前和其他參觀者一起舉行了莊重的掃墓獻花儀式。在陵園莊嚴肅穆的氣氛中,他們手持鮮花,緩緩地走向紀念碑,將鮮花輕輕地放在碑前,寄托著對革命先烈們的無限哀思和崇高敬意。
圖3 向烈士們掃墓獻花,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獻花儀式結束后,來到了安陽革命史紀念館。館內陳列著大量的歷史文物、圖片和資料,詳細地介紹了安陽的革命歷史和革命先烈們的事跡。王恒認真地觀看每一件文物和圖片,仔細地閱讀每一段文字資料,對安陽的革命歷史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隨后,館內講解人員向大家生動地講述了在那個動蕩不安的年代,安陽的進步青年們懷著對國家和人民的深深熱愛,積極探索救國救民的道路。他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秘密開展革命活動,傳播馬克思主義思想,為安陽黨組織的建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中共安陽黨組織的建立,猶如一盞明燈,照亮了安陽人民前進的道路。在黨的領導下,安陽人民積極投身于革命斗爭中,為推翻反動統治、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圖4 學習中共安陽黨組織的建立
此次參觀烈士陵園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禮和思想教育,不僅讓團隊成員了解到當地的革命歷史和革命先烈們的事跡,更深刻地認識到了革命先烈們的精神的偉大和珍貴。王恒表示,在今后的學習和工作中,應以革命先烈為榜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傳承紅色基因,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